营养学进一步实践时期 明清时期至民国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时期,对营养学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关饮食保健的著作大量涌现。如《食物本草》、《随息居饮食谱》、《饮食须知》等,从不同角度对食物的性能、功用、主治、膳食结构等作了有实用价值的阐述。另外,如《救荒本草》等救荒和野菜类著作,扩大了食物...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3.htm

过饥过饱伤脾胃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③_【中医宝典】

...冠心病、胰腺炎等多种危重病症的诱因。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已经认识到饮食过饱的危害,所以民间有“饮食莫教足”、“吃饭八分饱”等养生谚语。 长期饮食过饱对人体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损伤内脏,还会损伤气血经络,唐代医学正传·卷一》对饥甚饱食造成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646.html

寒冬选好饮食益处多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寒冷的冬季,生命活动由动转静,此时要科学养生,调理得当,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冬季食疗应遵守“秋冬养阴”原则。 寒冷的冬季,生命活动由动转静,此时要科学养生,调理得当,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冬季食疗应遵守“秋冬养阴”原则,即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21.html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以养生益寿,防治疾病的古代佛、道、儒、医、武各家学说,无不用人体内部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理论来阐述人体的生、老、病、死规律,同时也无不应用天人相应的法则来制订各种休逸劳作,饮食起居措施,对须臾不可离的饮食内容,以及进食方式提倡既要注意全面...

http://qihuangzhishu.com/484/5.htm

夏季生活十大养生诀窍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人们很容易受到夏季炎热气温的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 那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呢?这里特别为您准备了最适合夏季的保健养生知识,帮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57.html

平和体质人群的饮食调养_体质养生_【中医宝典】

...饮食不洁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以胃肠疾病为主,多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食陈腐变质,或被疫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所造成,轻则变生疾病,重则久病不愈,破坏体质。 平和体质的饮食调养关键在于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谷类、瓜果、禽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79.html

饮食有禁忌避害取相宜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盐过多,高脂血症忌油腻,冠心病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肝硬变腹水要无盐饮食等。忌口并不仅限于病人,在健康人的养生保健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疾病状态的饮食禁忌 《灵枢·九针论》曰:“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695.html

概念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营养”古代又作“荣养”。[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营:...

http://qihuangzhishu.com/484/3.htm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饮食养生 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56.html

小暑节气中医养生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症状。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气弱脉弱的人要喝点生脉饮,或麦冬5克、西洋参3克、桂圆肉3~5克泡水喝。 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小暑节气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调节上要改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43.html

共找到83,4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