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鹿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幼从师李时珍,参与编写《本草纲目》。凡虫鱼鸟兽草木,考核详究。得濒,精于理。不肯轻以试人,至老乃出,治疗常获良效。曾治耳聋数十日者,不从肾治而清其胃家火,一匕而愈。...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254.htm

清代_写_诗_诗词曲_辞赋_文言文_【古诗文大全】

...清代 写 诗 主题相关 晓过鸳诗文类型写春天写景作者:查慎行(清代)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查看全文... 查看目录写 内容相关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作者:李洞(唐代) 野色迷亭晓...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qingdai-xiehu-shi.html

伏_《确》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何以谓之伏.推筋按至骨.伤寒欲汗阳邪解.厥逆脐疼温药服.(濒曰.伤寒一手伏.曰单伏、两手伏、曰双伏、不可以阳症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伏、必有大汗而解.不可发表.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托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

http://qihuangzhishu.com/278/24.htm

《内经》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是《内经》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法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法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奇经_《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奇经八脉.亦候于手太阴肺经者也.李濒奇经八脉考.极其详悉.然非神而明之.莫能洞窥其奥.晓然于指下也.要之用针用炙.则奇经之病.必求奇经之穴以治之.至于用药.则奇经之表里寒热虚实.而脏腑之.可以测之.则亦可以统之也.故兹编姑阙而不录....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que5664/278-15-0.html

诊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在中医四诊中的地位,时珍有四诊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诊之末到否定诊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7.htm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9.htm

诊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重视诊,将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也可以重现扁鹊之。 老百姓对它的痴迷不亚于中医界,近十几年,诊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诊,可有可无”、“不过是障眼法而已”的言论,已经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临产法_《济阴纲目》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附验看生死法)脉经云∶怀妊六七月,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匀细易产,大浮缓气散难产。诀云∶欲产之妇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身重体热寒又,舌下之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遗母归冥。面赤舌青...

http://qihuangzhishu.com/614/236.htm

共找到111,1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