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针灸甲乙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了人身的脉络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另外,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内容的医书,大多用竹木简刻书,书被视为秘宝,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由于参考书奇缺,这给皇甫谧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然而值得庆幸的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5.html

二认症定_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不言灸者,禁灸也。又言三分五分者,针刺三分五分深也。言三壮五壮者,艾灸三壮五壮也。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大肠;中部病,取足太阴脾经;下部病,取足厥可选一、二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13/16.htm

太乙_胸部腹部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太乙,经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太一。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任脉三寸(针灸甲乙经)。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第八、九肋间动、静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疼,腹胀,心烦,癫狂...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119.html

足跟点_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位于手掌部,第三、四掌骨间隙之中点,腕横纹中点连线分为四等分,近腕横纹四分之一点处。左右手各1点。主治病症:足跟痛。备考:针灸经外奇图谱:足跟点……关系:位于心包经“大陵”“劳宫”联线近四分之一点。针灸:针2~3...

http://qihuangzhishu.com/136/130.htm

黄帝黄帝内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不仅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最早经典,也是针灸理论形成的标志。 黄帝,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的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源,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远祖。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在闲暇的时候,经常岐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6.html

自序_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舅氏淡园 翁作经上下二卷.以其季子失明.从事于针刺.故有此着也.余幼时.在武城侍膝下是.想往时汇之事.乞之翁再阅.则所引仅仅三五家而已.未足以取征于斯焉.余乃以家藏书修补之.增为八卷.顷得堀立考.遂输通攻诸说.颇具余业.已脱稿.故...

http://qihuangzhishu.com/912/3.htm

难经简介_难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注意事项。指出针刺疗法要因时制宜,要着眼于治未病。难经不但在理论方面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在临床方面颇多论述。除针灸之外,还提出了“伤寒有五”的理论,对后世伤寒学说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难经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1.htm

曲池(合)_子午流注说难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部位 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证治 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随.刺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臂肘细而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灸 针入七分.得气先泻后补之.可灸三壮.按∶曲池乃大肠手阳明...

http://qihuangzhishu.com/314/16.htm

针灸集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四卷。清·廖润鸿撰。刊于1874年。卷一论针灸法、禁针灸、别、要、奇针灸禁忌时日等;卷二论骨度法及诸病针灸法;卷三-四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本书引用了大量针灸文献。但多系转录自张介宾类经·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28.htm

针灸集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四卷。清·廖润鸿撰。刊于1874年。卷一论针灸法、禁针灸、别、要、奇针灸禁忌时日等;卷二论骨度法及诸病针灸法;卷三-四为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本书引用了大量针灸文献。但多系转录自张介宾类经·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06.htm

共找到583,4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