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微凹聚墨多--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推介_【中医宝典】

...□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初次听说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这本书,是去年秋季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厅召开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王国辰社长把他作为总主编的一套精美的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推荐给了我。首批共有20本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63.html

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 1851年 吴亦鼎编著神灸经纶。 1876年 张镜撰刺疔捷法。 1878年 陈惠畴著经脉图考。 1899年 刘仲衡著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1912年 北洋政府将中医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激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7.html

针灸文化--晋—唐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黄帝三经——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而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 另一方面,针灸名医诸家也不断总结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新的“明堂”著作(如扁鹊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5.html

王文远教授在广西传授“平衡针灸”_【中医宝典】

...纠正或完善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即依靠自己去治疗自身疾病。他又补充,平衡针灸理论的核心是心理平衡,因为心理失衡按照黄帝内经的“七情过极”是启动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平衡针灸问世以来,创造了数不清的医学奇迹:河南干部阮某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半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22.html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qihuangzhishu.com/93/7.htm

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 1912年 北洋政府将中医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激起中医药界强烈抗议。 1917年 余云岫灵素商兑刊行,对黄帝内经进行批判。 1923年 赵熙、孙秉彝合著针灸传真。 1928年 承澹盦创办无锡中国针灸研究社。 1929年 余云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6.html

针灸的历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 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8.html

张志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间医家(1610-1674年)。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世业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建侣山堂。招弟子讲学。其内经、张仲景。尝着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针灸专着,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著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6.htm

针灸专科教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针科学、灸科学、针灸治疗等系统的祖国医学方面的课程;为谋求中西之汇通,并保证能在当时国民教育中取得合法地位,特开设解剖、生理、病理、消毒及诊断学等西医课程。对二年制的本科生,还增设了难经、医论、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和经穴、点穴等专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80.html

何若愚与流注指微针赋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子午流注纳甲法理论独树一帜,极大地丰富了针灸治疗的内容,其所撰的流注指微针赋堪称将针灸内容编撰成歌诀之先驱,其对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给后世针灸医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逐渐形成了子午流注针灸学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49.html

共找到474,1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