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喘息穴经穴别名。出《北京中医》。别名定喘、治喘。在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1寸间,压痛明显处。分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颈横及颈深动、静脉分支。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荨麻疹等。直刺...
...别名。出《千金要方》。⑵阳辅穴别名。出《素问·刺疟篇》王冰注。见各该条。绝汗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
...、《左传服氏注义》、《通俗文疏证》俱毁于兵火。中年多病,因治医术,以文字、音韵、训诂、考据研治《内经》,“仿王念孙《读书杂志》例,作《内经校义》。”可惜胡氏《素问校义》只注了《素问》的前5篇,即从《上古天真论》到《阴阳应象大论》,共32条...
...奚仲问于岐伯曰:天师《阴阳别论》中有阴结,阳结之言。结在脏乎?抑结在腑乎?岐伯曰:合脏腑言之也。奚仲曰:脏阴腑阳,阴结在脏,阳结在腑乎?岐伯曰:阴结阳结者,言阴阳之气结也。合脏腑言之,非阳结而阴不结,阴结而阳不结也。阴阳之道,彼此相根,...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益气汤。”一阴一阳脉学名。①指脉沉兼滑。为阴阳相兼的一种脉象。《难经·四难》:“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②指厥阴与少阳。《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冰注:“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也。”一阴三阳脉学名。指脉...
...脉学名词。即真脏脉。《素问·阴阳别论》:“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素问·玉机真藏论》:“见真藏曰死。”...
...·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祐·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于此注之曰:“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张仲景研究素问以左治右者也。”“从阴”至“治右”凡十六字亦本篇条文,是岐伯阐述“善用针者”时所言。 《素问》之称“引”,可见其是从阴阳互...
...,如《四气调神大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而熊本、藏本“若匿”作“若匪”。《素问校义》曰:“高诱注《吕氏春秋·论人篇》曰:‘匿,犹伏也。’《经》以‘匿’与‘伏’并举……其为‘匿’字无疑。”又曰:“‘若有私意’当本作‘若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