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_中医针灸治疗_【中医宝典】

...张老治疗中风后遗症,以针刺患侧大脑头皮运动及感觉区为主,以整体辨证为原则,结合局部循经辨证进行取穴:头皮针运动区(即顶颞前斜线)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连线,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瘫痪、中2/5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39.html

难经补泻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信其左,谓善针者,信用左手,不知针法者,自右手起也。经言:『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虚之实,若得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7-6.html

子午捣臼、龙虎交战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金针赋》:“子午捣臼,水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针法是: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0.htm

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针下微紧,留待气至后,宜用补泻之法若前也。动摇一例,其中不一般,动为补之气,摇为泻即安。(口诀)子午捣臼法,水蛊膈气。子午捣臼,上下针行,九入六出,左右不停。且如下针之时,调气得均,以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不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103.htm

针刺疗法方氏头针_【中医宝典】

...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系统,而且还存在着一个尚不为人知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能调节全身脏腑功能。针刺头部穴位,可以产生“得气”感反应。这种针感现象沿经络传至躯干、四肢,从而“引气直达病所”和“气至而有效”,起到治疗疾病目的。 方氏头针取穴完全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040.html

论述迎随调气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为基础,以人体内外表里之间关系为依据,对阴阳盛衰进行调治。这《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5.htm

六气补泻用有先后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后补其不足,故诸味之用,皆先泻而后补。)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自补泻正味之外,而复佐以所利,兼其所宜也。资以所生,助其化源也,是得六气之和平矣。)...

http://qihuangzhishu.com/481/369.htm

针刺拔罐治肩部疼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朱马亮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笔者两年多来采用针刺拔罐治疗夏季使用空调导致肩部疼痛20例,取得满意效果。 20例均为门诊病例,多为新发病,发病季节性强,多见于中青年,既往无类似症状及外伤,多有比较明显空调使用史,其中男性11例,女性9...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58.html

补泻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补泻即补和泻是治疗上两个重要原则。 【补泻】 补和泻是治疗上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特点而取得。古代应用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00.html

共找到932,3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