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老子_《陶庵梦忆》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余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039.html

养秋之四相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天冬相 秋季面色白亮隐隐见黑,是阳气悖于秋,未按四时收于肺,早泄于肾;是阳气太过之相。阳气未经肺秋养”成熟而早泄于肾,肾藏”不实,寒必袭之。宜一日立秋(15点)之时,品用白露为佳,处暑、立秋依次逊之。以出微汗为宜。 秋季面色黑...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95.html

《東頌》在线阅读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6-1866年),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46.html

漫谈古人对保健功能的认识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的药用价值,药学家陈藏器称为万病之药”。此说虽嫌夸张,但的药理成分之多和药效作用之广却是事实。自唐至清,可收集到论述效的古籍,不下近百种。 中医向有药食同源”之说,既是饮料,防病、健身,药食一体,两种功效兼备...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242.html

《大观论》在线阅读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大观论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53.html

何以解忧 唯有疗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以解忧,可以清心明志,教人明理,遇到过急之事可以避免怒伤肝、恐伤肺”的情况发生。 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为万病之药。”说到心病”的药理”功效,历史上有多位名人予以高论。 唐代陆羽在《经》中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188.html

白茶_《大观论》

...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注释】 ①白茶:宋代福建北苑贡茶品种之一,因品质优质、产量少而难得,一直在北苑贡茶中名列第一。 ②所造止二、三胯:胯,当作銙”。銙为压制饼的模具。《宣和北苑贡茶录》载有贡新銙”、”试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77.html

食品打开健康新视野_【中医宝典】

...茶叶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现今提倡适当吃茶”来弥补这一缺陷,即将茶叶制成超微细粉,添加在各种食品中,如含豆腐、含面条、含糕点、含糖果、含冰淇淋等。吃了这类茶食品,则可获得茶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2394.html

的成分_药茶常识_【中医宝典】

...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目前我们的饮茶习惯、以及制方法、很多的名称基本上是在清朝时期及以后时期定型的。 有人考证,茶博士即把士”是也,把士”意即行家好手之意。目前大学里的博士也是其专业中的把士”,倒也符合博士一词的由来。 现代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753.html

点_《大观论》

...【原文】 点①: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②,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84.html

共找到305,1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