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失载,此取《伤寒》方补。附子汤附子二枚,去皮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豆黄卷,古人罕用。《本草》载其性曰,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不足,益气宜胃,破妇人恶血,除胃中积热,消水气胀满。即《金匮·虚劳门》薯蓣丸,于气血并补方中佐之,后之着方解者,有宣发肾气之论,亦未谓其发表也,近来误作表药者,其故何欤?盖因吾...
...大豆黄卷,古人罕用。《本草》载其性曰,治湿痹,筋挛膝痛,五脏不足,益气宜胃,破妇人恶血,除胃中积热,消水气胀满。即《金匮·虚劳门》薯蓣丸,于气血并补方中佐之,后之着方解者,有宣发肾气之论,亦未谓其发表也,近来误作表药者,其故何欤?盖因吾...
...导引术语与功法名。金匮喻男子精室,谓防止梦遗滑精。又有具体功法:入睡前用左、右两手交替揉摩脐部与胁肋,并摇摆身躯。《修龄要旨·导引歌诀》:“梦失封金匮……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然,复以两手搓两肋。摇摆七次。屈足侧卧。”...
...咳而呕吐,痰食俱出者,伤于胃气。昔人所谓肺病连胃是也。呕血带痰而出者,伤于肺之络,《金匮》所谓热伤血脉是也。吐食者二陈汤加减治之,吐血者补肺汤主之。加减二陈汤 半夏(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橘红(一钱) ...
...凡外邪挟火而动之证,列于此篇,计十七法(据舒本校补)一、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原文291【郑论】 按子丑寅,系少阴之旺时,凡病气之衰,亦于旺时即解,此亦邪不胜正之说也。【阐释】 六经都有欲解时一条,一般都在该经主气之时,得旺气而解。...
...作者:唐大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92-1801年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温证论治 人身一小天地论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辨《金匮》之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维脉为病论治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
...作者:唐大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92-1801年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温证论治 人身一小天地论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辨《金匮》之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维脉为病论治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
...《金匮》大黄甘草汤 治食已即吐。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此上病疗下之法。夫阳明之气,顺而下行者也,若下焦不通,其气必反而上行,是以食已即吐。用大黄以通大便,则气复顺而下行矣。所谓浊气自归浊道也。东垣通幽汤 治...
...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解及其应用范围】白虎汤《伤寒论》原文共三条,分见于太阳、阳明及厥阴三篇。其方解可参阅前条白虎加人参汤条。其治疗目标是壮热、大汗出、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