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无为的解释_清静无为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http://hanwen360.com/cy/299719.html

继承和发展中医要丰厚传统文化的根基_【中医宝典】

...不明,落后于时代的错误认识的根源。 儒家道家哲学思想,也同样润泽了中医 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相互呼应,儒家的仁义观,孕育了中医道德的大医精诚思想。 道家,非常万物负阴而抱阳,直接指导了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6.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一章:孟子的证_道家_【文学360】

...,是分开提出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只要楔而不舍,不退失道心,久而久之,精神气息的妙用象征,一步一步呈现,一层一层往上提升,终至契人形而上的妙。 因此便说,形而上的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它是参天地的造化机,不生不灭,...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4.html

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的无为思想_【中医宝典】

...了补充医学替代医学以弥补目前诊疗手段的不足。 而祖国医学以人为本,明确所凑,其气必虚的论点。从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曰人,人能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32.html

老子思想与治国_道家_【文学360】

...的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人的身体是与天地同构的,即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在天地中找到与其职能对应的东西,如人的眼睛可以与日月相对应,人的呼吸可以跟风云相对应,人的肌肤可以与大地的皋壤相对应等等。在治理国家上,他们也有这样的思维习惯,为人处世...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2.html

老子思想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_道家_【文学360】

...老子从探讨和思索宇宙的本原、支配万物的永恒法则入手,进而说明人类社会的治理。老子的首先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最高实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42章;以下引自该书,仅注章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5.html

《老子他说》第一章:头头是道,有无主宾,玄元之妙_道家_【文学360】

...,非常。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1.html

《天道》原文-出自《庄子》外篇_道家_【文学360】

...,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8、天道:夫子曰:,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末也,非至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5.html

《知北游》原文-出自《庄子》外篇_道家_【文学360】

...1、知北游: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南,登狐阕丘,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3.html

道家思想对哲学上的影响_道家_【文学360】

...与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36.html

共找到556,0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