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
...现代组织形式,即兴办医院、开设学校。 面对西医的掠夺性扩张,中医药界广大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像西医一样结团集社、兴办医院、开办教育机构,通过壮大实力来争取抗争的主动。那种农业社会小作坊式的分散、随意的中医师承制人才培养...
...单行本有《动物学》、《民国军事近记》、《徐霞客年谱》、《梁启超年谱长编 》、《中国官办产业史略》、《外资矿业史资料》等。 近代名人中有很多批判传统中医的精辟文字。至于说坚决不看中医的,绝非丁文江一人。例如郭沫若就说过,“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
...就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事件。 中西医论争步步升级 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临床诊断学为特征的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 1925年中医界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西医界抵制而流产。此事导致...
...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
...。 链接——上世纪中医存废之争 1. 始作俑者 1879年,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了《废医论》和《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当做旧传统、旧...
...□ 谭春雨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特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具有其自身个性特征的地域性中医学派。总结起来,海派中医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百家荟萃,群芳争艳;二是兼蓄并收,追求创新;三是倡导中西汇通,...
...,不少人现已成为针灸界的名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研究社被迫停办,邱茂良应浙江台州中医学校的邀请,前往从事中医内科、妇科、针灸科的教学,3年后,因战事影响,台州中医学校又被迫停办,他又返里开业。1948年,承澹盦在苏州恢复中国针灸...
...1917年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两年后又创办女子中医专门学校,闻风来求学者遍及全国,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其后丁甘仁又进一步在沪南、沪北设立两所广益中医院,南北两院均设有门诊及住院部,以备学生见习与实习之用,因之门墙桃李遍及全国。他门下的...
...大多数是民众,再加上关系到数万名中医的生活问题,所以中医继续存在的运动不是学术上的问题,而向政治运动方面发展。 无论西方人还是日本人,作为人类的体质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近代西方医学照样也适用于日本。但关于日本的风土病,特别被称作国民病的脚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