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于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这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方法,这是“施治”。例如患者初起有头痛、身热、自汗、微畏寒、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症状,经过分析综合,...
...作者:李杲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15-1234年 序 卷上 辨阴证阳证 辨脉 辨寒热 辨外感八风之邪 辨手心手背 辨口鼻 辨气少气盛 辨头痛 辨筋骨四肢 辨外伤不恶食 辨渴与不渴 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卷中 ...
...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 辨证方法。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
...之所以患病取决于正邪相争,经方辨证与《内经》对疾病认识最显著不同之一,是“不用五运六气”,不是辨所受外邪是风、是寒、是燥、是湿、是热等,而是依据正邪相争患病后所出现的症状,如夏日炎热,常见汗出受凉而病,若发热,恶寒,脉浮紧,辨证为太阳伤寒证...
...肺肝同病。黄膜上冲[8],云生膜内,盖因火瘀邪实。赤膜下垂[9] ,火郁络中,故此血滞睛疼。(《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按:黄液上冲,位于黑睛之内,多伴发于凝脂翳、瞳神缩小等症,为热毒深重,蒸灼膏液,热腐成脓。热与血结,瘀滞内阻,其...
...辨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也是中医学的学科标志,它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和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综合了邪正双方的状态,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所作的科学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据此而拟定其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具体方药,即为“论治”...
...比较观察了卵巢肿瘤患者辨证分型中实证、虚证及各型的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显 示T细胞亚群检测,对卵巢肿瘤患者较为敏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卵巢良性肿瘤实证组患者,由于正气未衰,T细胞亚群变化不大,但OKT4/OKT8比值下降 ,提示患者的...
...、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
...:例:(阳明·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因里热炽盛,致津伤液耗,或邪热由表传里,或邪热与胃肠中宿食、糟粕相结。 大汗耗液:例:(阳明·37)“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躁,大便必坚,坚则谵语。”这样里热极盛,既灼津,又迫汗...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