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热条八条_《六因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中热条第一中热卒然昏倒,人事不知,口角流涎,目闭手撤,此热冒心神,阴不上承。宜用大蒜数枚,打烂取汁,和醋灌之,并移置凉处,即苏。宜用洋参、麦冬、莲子、竹叶、鲜菖蒲、远志、黄连、益元散等味,清心安神也。凡夏暑炎蒸,经营担荷,仆仆长途,赤日...

http://qihuangzhishu.com/788/8.htm

中暑条十一条_《六因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中暑条第一中暑头胀,恶寒身热,胸腹满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烦闷难安,此暑浊中胃。宜用食盐一撮,童便调服,用指探吐,以宣上焦也。凡中暑秽,必先入胃,胃气阻遏,升降失宜,致不得吐泻,而烦闷不安,此厉闭症,非吐不解。故用食盐一撮,放锅刀上烧...

http://qihuangzhishu.com/788/7.htm

冬温条十条_《六因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冬温条第一冬温初起,头痛无汗,恶寒发热,口渴鼻干脉数,此温邪在表。宜用薄荷、大力、荆芥,连翘桑叶、淡豉、蒌皮、杏仁、葛根、枇杷叶等味,辛凉汗解也。无汗头痛,恶寒发热,原与伤寒无异。但口渴鼻干,脉数气燥,则有不同。盖伤寒邪在于表,理宜温散...

http://qihuangzhishu.com/788/15.htm

《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唐大烈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92-1801年 自序 卷一 祷告药皇誓疏 温证论治 人身一小天地 书方宜人共识说 卷二 日讲杂记 《金匮》上工治未病一节辩 《金匮》之 二阳之病发心脾解 维脉为病论治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

http://qihuangzhishu.com/750/index.htm

脾胃升降_《吴医汇讲》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由此而推,如仲圣所立青龙、越脾等方,即谓之升脾之清气也可;其所立三承气诸方,即谓之降胃之浊气也无不可。触类引伸,理原一贯,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考东垣所着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各方,其虽详于治脾,略于治胃,而其意则一脏一腑,升降各有...

http://qihuangzhishu.com/750/80.htm

”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的解释_说文解字的意思

...判也。从刀辡聲。蒲莧切 (辧) 判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朝士判書。故書判爲。大鄭讀爲別。古判別三字義同也。辧從刀。俗作。爲別字。符蹇切。別作從力之辦。爲幹辦字。蒲莧切。古辧別、幹辧無二義。亦無二形二音也。从刀。辡聲。十二部。...

http://hanwen360.com/w/8FA8.html

释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首先释第一个字,字比较简单。《说文》曰:判也。《广韵》说:别也。合起来就是一个判断、区别之义。《康熙字典》载《礼学记》注云:“谓考问得其定也。”又载《周礼天官书》注云:“然于事分明无有疑惑也。”综合以上诸义,就是将通过各种...

http://qihuangzhishu.com/145/80.htm

仲景法非北学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当时士大夫在京师者,其尊仲景方,至于天下附应,及宋许白沙当南渡时,去仲景千有余年,而伤寒九十中,所纪证治,若合符节。可见通人之学,不以方隅限也。其所谓伤寒病则恶寒、体痛、呕逆而已,并不大重,何异之有?若以其处方太峻,则古权量不及今之十一,有...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23.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刀,辡( 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同本义 [discriminate;distinguish] ,判也。——《说文》 ,别也。——《小尔雅》 方正位。——《周礼·天官》 是与非。——《易·系辞下》 目...

http://hanwen360.com/x/8FA8.html

伤风条七条_《六因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伤风条第一伤风头痛恶寒,鼻塞声重,嚏涕无汗,此暴感寒疫。宜用苏叶、白芷、前胡、桑皮、桔梗、薄荷、橘红、枳壳等味,苦辛温解也。风必兼寒,先伤乎肺,肺脏空虚,形如愚盘,风寒蚀之,则清肃不行,而气不宣化,故鼻塞声重。其头痛恶寒无汗者,以太阴为...

http://qihuangzhishu.com/788/21.htm

共找到89,6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