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辨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二卷。清·梁玉瑜传,陶保廉录。书成于1894年。据本书凡例记载:“四川万县王文选所刻《活人心法》四册,内有《鉴》。据云:合张(登)氏一百二十,《薛氏医杂》三十六,梁邑段正谊瘟疫十三,择录一百四十九,……今即取此为原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77.htm

态知病态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体伸缩无力,多因气血俱虚,久病损阴耗阳,筋脉失养所致。 如果态异常持续出现,建议找中医师就诊,综合态、舌苔、脉象及其他望闻问切四信息,综合判断,全面调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137.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脉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论述,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临症以验为准统论_《临症验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人以见之无不真、投之无不应也,未有不称以为奇者。不知余于四之中,于更有独得...

http://qihuangzhishu.com/234/3.htm

论_《古今医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尝治二人.入水发热.湿气大胜.干无津.与平胃散加葛根饮之.遂生津.乃知脾胃受湿.则气不化.津无以生.用苍术以燥其湿.则气化而津生耳.【治验】一妇人发热旬余.干生刺.其脉.微细而软.按其胸腹无苦.予曰.此过用克伐而胃气虚也.急进米...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che/735-7-14.html

常练功却病延年_【中医宝典】

...中医学认为,人的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有利于祛病健身。 是口腔中重要器官之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53.html

《临证验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二卷。清·杨云峰撰。上卷结合虚实、阴阳、脏腑等辨证要略,阐述临床验之法;下卷具体分析见何证、何、当用何方治疗,多系作者经验之谈。于临床医家颇多借鉴之处。但书中认为验“其法不出乎五行……其理总源于太极”的见解是值得商榷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1/900.htm

《临证验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二卷。清·杨云峰撰。上卷结合虚实、阴阳、脏腑等辨证要略,阐述临床验之法;下卷具体分析见何证、何、当用何方治疗,多系作者经验之谈。于临床医家颇多借鉴之处。但书中认为验“其法不出乎五行……其理总源于太极”的见解是值得商榷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06.htm

卷囊缩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沉迟,或兼见下利清谷、口鼻气冷诸寒证;若邪传厥阴,必烦满消渴,或唇焦口燥、身如枯柴,形情不同。且直中证,虽短缩而润泽;邪传厥阴,则敛束如荔枝焦燥,毫无津液。又问曰∶妇人之如何?答曰∶妇人乳缩,男人囊缩,先验其,已自明白。(程钟龄)...

http://qihuangzhishu.com/472/169.htm

保健3法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经常运动舌头,可加强内脏各部位的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舌头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的各个部位都和腑脏各部位相对应。中医的就是通过观察体各部分的变化,以此诊断相应内脏的病变情况。...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103.html

共找到49,3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