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客观化离不开医生知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中医脉象、舌象客观化研究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但是舌象研究的成果比较容易为临床接受,而脉象研究则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中医脉象客观化远未实现 研究者从一开始对脉象只当作生理学或病理学现象来研究,而没有把它当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22.html

“辨证”与“”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单纯强调辨证论治是不够的,难以体现中医诊疗体系的全貌,还需要论治和对症治疗。 □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比较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这是中医的精髓。但是,单纯辨证论治是不够的,也难以体现中医诊疗体系的全貌。实际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61.html

伤寒论·痉湿暍脉证译文

...不开、角弓反张等痉的表现,又见发热、脉象沉而细的,名叫痉,为邪实正虚之候,治疗十分困难。 太阳,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津液损伤,筋脉失养,因而形成痉。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项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24.html

伤寒论·痉湿暍脉证译文

...不开、角弓反张等痉的表现,又见发热、脉象沉而细的,名叫痉,为邪实正虚之候,治疗十分困难。 太阳,因为发汗太过,汗出过多,津液损伤,筋脉失养,因而形成痉。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项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24.html

脉——欲知脉,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机、定位、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脉诊是一种技艺,《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学辑要》及《脉学辑要评》 常见的腹诊及其意义 从《脉经》起脉诊在机方面的缺憾 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对四诊发展的展望 古代脉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机的认识 古脉法学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金明渊_三、彰古参今 推崇辨症并举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金师认为辨证施治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之精华,从古至今,倍受医家推崇,其优越性自不可没。然作为中医,特别作为现代之中医,决不能侧重辨证施治而忽略、轻视了论治之重要性,亦不能认为唯西医方言治疗,长于专专方专药。时下众医皆谓仲景之《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mingyuan/475-3-3.html

望机体局部_《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机体局部的望诊包括皮肤、头形、囟门、眼睛、鼻、口腔、指纹、胸部等。观察小儿机体局变可以及早发现小儿发育异常情况和某些局部病变。因此具有重要意义。一 皮肤粘膜异常小儿肌肤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的病证较成人更易表现于外。正常小儿皮肤娇嫩...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jianbingzice/133-9-2.html

构成脉象的要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脉位:脉位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当外邪侵入机体时,邪在肌表,脉较浮;外邪深入于里时,脉较沉;内伤杂脉位多不浮。 (二)脉率:脉率是指脉搏频率的快慢。脉率的快慢与性、情绪、运动、饮酒、睡眠等因素有关,发热脉数,阳虚脉迟,情绪激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59.html

伤寒论·可吐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春季宜使用吐法。 凡是使用涌吐的汤药,药已愈就应停止服药,不必要服完一剂药。 症见胸中郁闷疼痛,想让人按压胸部,按后反而有痰涎唾出,腹泻一日十余次,脉象反迟,寸口脉微滑,这是实邪壅塞胸中,可用涌吐法治疗,吐后实邪得...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38.html

共找到161,6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