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脉诊内容和技术非常熟练。根据中医脉诊的理论,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属不同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右关候脾,左尺候肾,右尺候命门等,根据不同部位出现的脉象变化,加上对中医脏腑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参考其他“二诊半”(望诊、问诊和...
...之中,已得应用地步了。学医归结在学脉,以上学法,理路明白,初学入门之捷径也。还有好些省分诊脉,病人伸手就诊,都将掌心向上仰着,更无法诊得明白。万不可掌心向上,定要虎口向上,而且将掌向心微弯,则脉来流利,医生仍能用指法去细细寻求,李濒湖候正之...
...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肝合筋,肝脉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
...隧之中流.注冲任之内.故女子月事以时下.而无疾病矣.倘阴血不能随阳气以行.则蓄于内.积止如山.积久而忽下.如山之崩也.今云指下寻之似有.举之还无.谓阴血不能随阳气而行也.不离其处者.谓血蓄于内.止而不动也.不往不来者.谓血不随阳气以行.而脉...
...六代者.阴也.指下寻之.动而复起.再再不能自还.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六代者.阴也.中土之象也.代而谓有中土之象者.何也.谓其动而中止也.然促结之脉.亦动而中止.不谓之土也.以促结虽动而中止.无有常数.代则不然.动而中止有常数也....
...四促者.阳也.指下寻之极数.并居寸口曰促.渐加则死.渐退则生.促者.阳也.坎之象也.夫促而取象于坎.何也坎.陷也.一阳而陷于二阴之中也.促者数.而并于寸口中.有一止也.故取象于坎也.人身之阴阳和.则脉道往来和缓.今曰指下寻之极数.是阳已盛...
...中医脉诊,天下闻名,确有神医妙手!诊病之神奇,令人惊叹!扁鹊、华佗、张仲景,千古流名!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西医学地涌入及现代仪器地发展,医生们逐步荒费了脉诊和望诊。一味地用仪器探查,医院有了高额的利润、医生也得了相当的提成,何乐而不为之。...
...脉的含义是血脉经络,诊脉是对血脉经脉的检查,由开始的全面检查包括经脉、络脉、经水、经筋、皮部等的全面了解,而不是单纯的诊脉动,最主要的是包括色诊或与色诊有一定的交叉,逐步形成独立的诊脉动。 自今天而言中医所指脉诊的脉当然是脉的跳动的表现和...
...(董汉良 陈天祥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引用时改正了几处比较明显得错别字和句逗。 脉诊为近世医者病者所共信,以为诊病惟一之术。在医者可不加问诊而使三指以疏方,病家则隐匿病情以试医生脉诊之能否,医道之荒莫甚于此。此习不去,吾医将无立足...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诊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