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但只是8%-10%的病人会在10年之内发展成肝硬化需要再次肝移植。丙型肝炎以HCV1b型病毒复发率最高,但5年生存率与无、感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9]。对于HBsAg阳性的受体,术后大剂量注射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10000...
...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UW液的研制成功与临床应用,使供肝保存时间延长和保存质量提高、病人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以及严格掌握了受体适应征,最终使得肝移植的术后存活率明显提高。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UNOS)在1993年公布的数字显示,...
...的止血是造成术中胆道损伤的两大原因。 (1)充分显露胆囊管,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应先游离出胆囊管,用丝线提起而不结扎切断,最后确实判明其解剖关系后予以结扎切断。如遇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无法分辨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或胆总管时,采用自胆囊底部进行切除的...
...适应。二、危险因素肝移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偏大、肌营养不良、昏迷、腹水、活动性出血和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等。表3-1为Pittsburgh的术前评估表,可用来粗略预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存活率。表3-1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表 分数表现 分数表现...
...所带细菌上行感染可形成肝内胆管炎,炎症进一步发展穿透胆管形成脓肿,蛔虫死亡后的虫体溶组织毒素加速肝脓肿的形成和发展。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的肝脓肿相似,有肝区疼痛、寒战高热、肝脏肿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肝脓肿内有蛔虫时可向腹腔...
...华支睾吸虫感染后胆管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者,其特点是:①肿瘤包绕的胆管内或与肿瘤相连的胆管内,常可发现华支睾吸虫成虫或虫卵;②组织学检查见胆管周围纤维化,胆管上皮黏液分泌增多,呈腺瘤样增生。一组45例确诊感染者,发现5例胆管癌,1例...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是既密切关联又互相区别的两个疾病,均来源于肠道蛔虫。1932年,英国医生Mure在我国施行了首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1942年,华西医大施行了第2例胆总管切开取蛔虫术,从而揭开了东方胆道外科的新页。自发现胆道蛔虫以来的...
...消化系统药理与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类型能够影响肝移植后炎性肠病的发病率。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附属医院的E. B. Haagsma博士指出,关于肝移植后炎性肠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仍存在争议。 为此,研究人员选取在1979...
...或胆道穿孔者。 ⑤并发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⑥治疗后急性期症状缓解,但非手术治疗后4~6周检查仍有胆总管扩张或胆管内死虫残留者。 (2)手术方法:胆道蛔虫病无并发症时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虫及T管引流术,有条件时可行术中胆道造影以免多条...
...机会;②晚期恶性肿瘤的病人也有机会进行肝移植治疗,而不会因为没有供体影响对他们的治疗;③儿童肝移植时存在体积不配问题将不再存在;④能够帮助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人渡过危险期,使他们有时间获得一个合适的供肝。近来由于肝移植技术的迅速提高,肝移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