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第二十二章曲直分明转一圈_道家_【文学360】

...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罗!此其所以一变再变,形成“误尽苍生是此言”了!由这个道理,我们一再说明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易》理而来,以便明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所自来。 例如“曲则全”这一原则,也不是老子所独创的,《易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5.html

老子的著作_道家_【文学360】

...正复奇,善复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4.html

老子思想与茶人修养_道家_【文学360】

...给予得愈多,自己就愈富有。据此,可反衬出两种人不符“水性”一种锋芒毕露,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另一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机关算尽。其结果,这两种人早晚会失信于群体,不能他人“心服”。 第三,修德与行善。老子认为“,道之华”“愚之始”,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3.html

附录 论王弼易学与老学的关系_《周易注》

...这句话作为对王弼玄学思想的一个概括"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笔者以为把王弼的玄学思想概括"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是准确的,但认为王弼"祖述老庄"把王弼的玄学思想归于老庄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463.html

老子他说》第七章老子的不自偷生_道家_【文学360】

...世界,这个天地之间,就绝对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公了。 到此,有关公和私的辨别问题,且让我们再看看所谓道家思想学术中另一有名的学说,那便是《阴符经》中一个类同的观念。不过,比老子所说更为深刻。《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这种理论,无异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3.html

老子他说》第六章人为神的守护人_道家_【文学360】

...法则,随时随地加以特别保养,便是修炼神仙丹法的最基本的工夫。如果用西洋的文化分类观念,这当然属于神权思想时代的代表作。但是把老子的“谷神”之说,一变而为守护谷神,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这却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一变为道教太上老君的第一蜕变。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2.html

老子的政治观_道家_【文学360】

...一、无为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则无不治.” “无为”,不能理解无所作为。《淮南子·原道训》无为合于道”。...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7.html

导论_《老子集注》

...。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等于是说有些人注定要倒霉,另外有些人则相反。等等。 ◆道教或道家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当然作为“意识形态”的道教或道家思想,与这里所要谈的《老子》存在根本的区别。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9.html

第十七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太上,下知有之; 谦之案礼记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郑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报。”老子所云,正指太古至治之极,以道在宥天下,未尝治之,民相忘于无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纪昀曰“‘下’,永乐大典作‘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3.html

老子他说》第三章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这里,让我们暂时推开老子另外介绍后世的三则故事,便更容易明白老子立言的用意了。 一是南宋名儒张南轩(拭)和宋孝宗的对答宋孝宗言难得办事之臣。右文殿修撰张拭对曰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少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共找到656,7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