贽》原文-出自《春秋繁露》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贽》 1、贽:凡贽,天子用畅,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雁乃有类于长者,长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后之随,必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为贽。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083.html

先生自述_《医学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神农本经》及《素问》、《灵枢》诸书,朝夕参究,始悔前之所习,皆非医学之根源。隐庵先生,亦以针芥之投,无微不晰。如是者十年,岐黄至理,虽未能窥其堂奥,而论证施治,已不同于往昔之见病治病,风痰、气火、感寒、停食之说,遂循方而投药也。故每遇...

http://qihuangzhishu.com/858/47.htm

方说_《医旨绪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屈首受医,日惟有事于《素》、《难》、《病源》、《病机》、《甲乙》等书,俯而诵,仰而思,希心融贯前哲秘旨而未逮也。若彼《局方》《袖珍》《惠济》等集,间用之参考,而不敢执泥。至临症,务虚心察受病之因,始敢投剂,亦未尝方以合病。以故方之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hixuyu/742-6-13.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中经(中)_《神农本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慈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孽、殷孽、铁精、理石、长石、肤青(右玉,石,中十四种,旧十六种)。干姜、枲耳实、葛根、栝楼银、苦参、...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nongbencaojing/104-7-0.html

中药化学对照研究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_【中医宝典】

...中药化学对照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项目中 "建立中药系列标准规范"课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关键。进行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化学对照研究,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手段制备化学对照,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且达到国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945.html

方药_《医学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用药,岂非医之长技哉!某药合某方,某方治某病,辄取而用之,父传师授,皆是术也。夫立方如举子作文,随题意而阐发无遗;用药如军师遣将,知敌情而因材器使。经云∶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必如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chuan/858-21-0.html

问经典开思路_【中医宝典】

...恩师张学文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50余年生涯中,问经典而思路开阔,法崇先贤而师古不泥,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心得,特别在温病、急症以及血瘀证、中风、中医脑病等疑难杂症方面造诣颇深,自成风格。我们有幸跟师临证学习多年,受益颇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51.html

自序_《医学摘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只购行常数种医书读之,涉猎十年,虽稍知大概,终未得此道之指归也。及三十七岁,报捷南宫,后入部当差,公余之暇,即赴书市购买医书,先得《徐氏八种》,《陈修园十六种》,继得高士宗《医学真传》,张隐庵《侣山堂类辨》,后得《黄氏八种》,见诸公著作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aicui/648-13-1.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著此五种书,柯伐柯,取则不远。”正是当时对唐宗海的评价。朱沛文的“华洋医学各有是非”朱沛文(约生于19世纪中期),字少廉,著《华洋脏象约纂》一书(1892),又名《中西脏腑图象合纂》。他强调学习西医的解剖知识,以弥补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缺乏...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共找到75,8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