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涩濡弱为亡血;细弦而涩,按之虚,为脱血也。脉浮弱,按之而绝者,为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脉沉弦,面无血色,无寒热者,必衄。沉为在里,营卫内结,胸满必吐血。脉滑小弱者生,浮大牢数者死;又血温身热,脉躁者死,热为血气散故也。藏血,脉俱弦...
...《仁术便览》止衄散治劳伤出衄。黄 (六钱) 赤茯 白芍 当归 生地 阿胶(各三钱)又方 以左鼻孔出血,以色线扎右手中指;右鼻孔出血,线扎左手中指根;两鼻孔出血,两中指俱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止衄散治气郁发衄无比神方。黄 (六钱) 赤茯苓...
...病名。亦名月经先期、一月经再行、经水先期、经早等。指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一周以上,甚或一月两至者。多由血热、虚热、气虚、肝郁等因素所致。可参见血热经行先期、虚热经行先期、气虚经行先期、肝郁经行先期等条。...
...理气行血。炒当归9g 柴胡4.5g 嫩钩藤9g 石决明30g 川楝子9g 全瓜蒌打12g淮小麦30g 泽泻9g 赤芍9g 丹参15g 白蒺藜9g 生甘草2.4g 5帖6月7日复诊 投剂后经行准期(6月3日)头痛欲吐显减,今大便不实,脉细,苔...
...乳衄,就是乳头溢血。引起乳衄的疾病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癌等。一下指乳管内乳头状瘤所致的乳衄。本病可见于成年妇女,但40~50岁发病者最多。 中医又称“乳注”、“乳泛”,是指乳窍内时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液体...
...目录 《张氏医通》止衄散 《仁术便览》止衄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止衄散 《医方考》止衄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张氏医通》:止衄散【处方】黄耆18克 当归 赤茯苓 白芍药 干地黄 阿胶各9克【制法】上药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久衄...
...治疗经行味腥自选方 ⑴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③艾附暖宫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下焦虚寒者)。 ④香砂六君子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痰湿下注者)。 ⑤...
...12。经行发热时潮热,经前血热经后虚,发热无时察客热,潮热午后审阴虚。【注】经行发热,时热潮热之病。若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经后则为血虚之热。发热时热,多是外感,须察客邪之热。午后潮热,多属里热,当审阴虚之热也。...
...脑衄者.口鼻俱出血也.乃鼻血多.溢从口出.非别有一道来血也.亦非真从脑髓中来.此不过甚言鼻衄之重.而因名之曰脑衄耳.盖吐血多者.血每呛入鼻中.故衄血多者.血亦溢入口中.治法用白纸折十余叠.打湿贴脑顶.用熨斗熨令热气蒸腾.其衄自止.此乃因脑...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称“经行发热”,又称“经来发热”。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有关。[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营卫失调,值月经的生理改变而发。其分型有阴虚、肝郁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