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痹病_【中医宝典】

...第二节 痹病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6.html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三焦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病机分析: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31.html

肢体发凉_肢体发凉的原因、肢体发凉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等症状,即便是夏天,症状仍很明显,有的添衣加被也不能缓解。...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iTiFaLiang340438.htm

手与经络的关系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二经筋等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而经络与腧穴的作用密切相联。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饮食起居失节,生理的相对平衡被打破而处于病态时,经络与腧穴有传递病邪和病证的作用。临床上有些病证可以通过手部腧穴出现的压痛或知觉异常反映以及手表的气、色、形态,...

http://qihuangzhishu.com/136/4.htm

中风病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创新_【中医宝典】

...近年来,中风病证候规范化、现代化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业界先后制定出了规范中风病辨证的一系列标准,各种有关中风病证候的现代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仍然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此,许多专业人士认为—— 近十余年来,中医中风病证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695.html

足太阴牌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 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4.html

肢体震颤的诊断_如何鉴别肢体震颤_查症状_【疾病大全】

...由于许多病因均可引起肢体震颤,要鉴别处理。常见的病有: 1、增强的生理性震颤:正常人的四肢、头部、舌、躯干都存在着震颤动作。年轻时这种震颤动作快速 而细微,不易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抖动的幅度增大而频率减慢,尤其在一定姿势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ZhiTiZhenZhan338162.htm

产后遍身疼痛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产后出现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出《经效产宝·续编》。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又因分娩后百节开张,血液流滞于经络分肉之间;或因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外袭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无力...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27.htm

寒证_【中医宝典】

...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容易损伤人体阳气,阻碍人体气血运行,导致各种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喘促,苔薄白,脉浮紧。或见肢体拘急,关节冷痛; 或见腹痛肠鸣,腹泻,呕吐。 病机分析:寒邪束于肌表,腠理闭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57.html

肢体痿废之原因及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为痹,痹之甚者即令人全体痿废。因痰瘀血瘀及风寒湿痹皆能阻塞经络也。乃自脑髓神经司知觉运动之说倡自西人,遂谓人之肢体痿废皆系脑髓神经有所伤损。而以愚生平所经验者言之,则中西之说皆不可废。今试列举素所经验者于下,以征明之。 忆在籍时,曾见一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48.html

共找到40,6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