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的结构 一、细胞因子的分子结构 二、细胞因子受体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一、免疫细胞的调节剂 二、免疫效应分子 三、造血细胞刺激剂 四、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五、其它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 二、细胞因子与治疗...
...国内外首先将该综合征的相关基因定位在11号染色体长臂1区3带上,并进一步将致病基因候选区缩小到1~1.5Mb(兆碱基对)区域内。他们采用计算机杂交的方法,建立了这一致病基因候选区域的物理图和基因图,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
...引起的免疫耐受。成熟B细胞表达补体受体1(CR1)、致有丝分裂原受体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受体。4.活化B细胞(activated B cell) 成熟B细胞被相应抗原或多克隆刺激剂刺激后成为活化B细胞,断而发生增殖和分化,在此过程中,膜结合Ig...
...残基,胞膜外结构属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还可能存在着66kDa与其它膜分子的复合物。EPOR有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种,至今对EPOR组成的确切结构和信号转导还不清楚。目前至少已发现3种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膜受体裂解脱落的可溶性EPO...
...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 第四节 HMGCoA还原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脂蛋白受体 第一节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一、LDL受体结构 二、LDL受体基因结构 三、LDL受体功能 第二节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第三节 清道夫受体 一、清道夫受体结构 ...
...远处适宜的组织中生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存在着促进转移的转移基因(metastatic genes)和抑制转移的基因(metastasissuppressor genes)。1.转移基因 一些编码细胞表面受体的基因可能和瘤细胞的转移有关。例如...
...生物学功能。IGSF很可能最早起源于原始的具有粘附功能的基因,通过复制和突变衍生形成了识别抗原、细胞因子受体、IgFc段受体、细胞间粘附分子以及病毒受体等不同的结构域。IGSF识别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1.IGSF和IGSF相互识别 ...
...据《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版报道,编码大片段受体样蛋白fibrocystin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疾病(ARPKD)。 研究人员解释说,先前对ARPKD家族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将疾病相关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该疾病中...
...KD单体分子的穿膜蛋白,也属Ig基因超家族。B7/BB1分子在静止期B细胞、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等表达弱,而活化型细胞表达增强。(五)CD2分子此分子亦称为LFA-2、Len-5或羊红细胞受体等名称。为55KD单体分子,属Ig基因超家族,亦为...
...:B细胞的致有丝分裂原主要是脂多糖(LPS),受丝裂原活化后B细胞也可以分化增殖。另外,B细胞表面还有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2,IL-4,和IFNγ等)的受体,与不同细胞因子的结合可使B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B细胞与T细胞的比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