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传医案——风热夹湿,热重于湿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双踝附近见淡红色疱疹,摸之触手,唇红,舌面及口腔黏膜见多个疱疹、溃疡。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于风关。 ‘【诊断】 手足口病(中医:手足口病)。 【辨证】 风热夹湿,热重于湿。 【治法】 疏风清热化湿。 【方药】 金银花lOg,连翘1Og,...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05.html

养阴润燥食疗方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养阴润燥食疗方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于是人体产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秋燥主要临床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健康人是能适应各种气候变化的,但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的确...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602.html

轻宣润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学术语。系一种润燥法。是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轻宣即轻浮宣发,使外感之邪表解;润燥即滋润肺燥。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用杏苏散;温燥犯肺症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口渴咽干,用桑杏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541.htm

秋季养肺重在养阴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要随天气变化而增减,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 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92.html

食石榴最相宜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石榴还能治疗咽喉及扁桃体炎、口疮以及皮肤疮癣,并可杀虫。 秋燥气主令,人体常表现出诸多“津亏液少”的秋燥症,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皲裂、大便秘结等,故“当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石榴味酸甘,可化生阴液,如水行舟,生津润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30.html

润燥(清燥、凉燥)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是使用滋润药以治疗燥热证的方法。燥证分内燥、外燥二种。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润燥分为“轻宣润燥”、“甘寒滋润”、“清肠润燥”、“养阴润燥”、“养血润燥”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441.htm

大寒保暖滋阴润燥_【中医宝典】

...上转变。尽管如此,大寒时节保暖防寒为首务,在饮食等方面也以滋阴润燥为主,并要为立春做些准备了。 大寒进补,饮食渐趋清淡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人们已经习惯吃大鱼大肉,到了春天时再吃清淡的食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咬春”。其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33.html

冬食四宝滋补润燥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冬食四宝滋补润燥 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会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些干燥。以下4种食物是秋冬进补之宝,既可滋补又能润燥。 红枣:秋冬首选红枣进补,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若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疗效更好。 包心菜:其...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391.html

小儿敷知多少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谭欣 近日,京城各大中医院迎来赶“三伏头”的众多市民。其中,不乏家长带着孩子敷。如何正确对待小儿敷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小儿反复哮喘 不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王俊宏介绍,根据“春夏养阳”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718.html

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考六气之中,湿气在乎秋令。故经谓“伤于湿”。湿土之气,内应乎脾,脾土受湿,不司运化,内湿酿成痰饮,上袭于肺,遂为咳嗽病矣。夫六气之邪,皆能令人咳嗽,又不独乎湿也。斯言湿者,是为伏气咳嗽,有西昌喻嘉言先生疑湿字之讹,改作伤于燥,发明秋燥...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02.htm

共找到51,7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