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筠州。春生苗叶,茎紫色,高一、二尺,叶似桑而光,面青紫赤色,采无时。 【气味】酸、涩,有微毒。 【主治】消痈肿及狗咬,捣叶贴之(苏颂)。 【附方】新一。 一切肿毒及伤寒遗毒,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用见肿...
...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 浮胀;肿胀 [swell] 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水浒传》 又如:肿泄(病名。腹泻及手足浮肿);肿哙(虚肿);肿疡(痈;毒疮);肿病(病名。即水肿。通称浮肿)...
...虚漫实高火 红,寒肿木硬紫黯青,湿深肉绵浅起 ,风肿宣浮微热疼,痰肿硬绵不红热,郁结更硬若岩棱,气肿皮紧而内软,喜消怒长无热红。瘀血跌扑暴肿热,产后闪挫久瘀经,木硬不热微红色,将溃色紫已成脓。【注】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
...绿豆衣治之,甚者加青黛、连翘。又有温热之毒,协少阳相火上攻,耳下肿硬而痛,此为发颐之病。颐虽属于阳明,然耳前耳后,皆少阳经脉所过之处,速当消散,缓则成脓为害。宜内用清热解毒法去洋参、麦冬,加马勃、青黛、荷叶治之。若连面皆肿加白芷、漏芦;肿硬...
...治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包括治疗原则和方法两个内容。从整体观念出发,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进行分析、归纳。作出的辩证,然后根据证情制订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治则是临证制方遣药的依据,其内容颇为丰富,千百年来一直在防治...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颈淋巴结肿大和草莓舌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桓一般在夏季较多见。1 970年代以来...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清白,大便稀薄,脉沉迟,用温阳肾脾、行气利水之剂治疗,可用实脾饮(厚朴、白朮、木瓜、木香、...
...胸下结硬是胸膈间有胀满痞硬而有疼痛的症状。 【胸下结硬】 “胸下“指膈间,是胸膈间有胀满痞硬而有疼痛的症状。可因痰湿和邪热相结;或因脾胃虚寒误用泻下,脾胃受伤而致。...
...因其势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避免伤正的目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言:“诸有水者,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即为此意。综上所述,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总则,概而言之,就是治病求本,以平为期,知常达变,因势利导。...
...三消便硬若能食,脉大实强尚可医,不食舌白传肿泻,热多舌紫发痈疽。〖注〗三消,饮水多不能食,若能食大便硬,脉大强实者,为胃实热,下之尚可医也。若不能食,湿多舌白滑者,病久则传变水肿泄泻。热多舌紫干者,病久则发痈疽而死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