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全球化_道家_【文学360】

...,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4.html

老子·道经·第一章解读

...“道”的革命性和权威性 “道”这个哲学概念,首经老子提出。 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老子一书中频频出现,它有时似乎在显示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或展示天地初分,万物...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7.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章评析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老子对当时许多现象看不惯,把众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却故意了些贬低自己的话,自己低能、糊涂、没有本领,其实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的一般人。在自我吹嘘、自我欣赏,最后一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2.html

老子第三章:贤与不贤的君子小人之辨_道家_【文学360】

...,未必非此人也。 晓事,是唐宋时代的白话,也就是现代语“懂事”的意思。张南轩对宋孝宗建议,要起用懂事的人,并非只用能办事而不懂事的人,的确是语重心长的名言。也是领导、为政者所必须了解的重点。 一是明人冯梦龙自叙古今谭概所记:昔富平孙家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8.html

老子第二十六章: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_道家_【文学360】

...笑话过了,再来正经的。读本章这一节原文的深意,以我个人的浅见来说,已如上面讲过,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的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点的大地,负载万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索取人们和万物付于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地,静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3.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评析

...,而是,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清末民初对道德经也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梁启超,,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的肉体虽然消失了,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5.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七章评析

...贫富对立,阶级压迫的不合理现实,认为‘人之道’也应该像好比张弓的‘天之道’那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是的主张,的愿望。可是,现实怎么样呢?现实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校读第414页...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0.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二章评析

...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与科学条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老子·德经·第三十九章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老子第二十四章: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_道家_【文学360】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二章开始,接连二十五章为止,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切莫乱加造作,因此,当起用因应在万事万物时,亦须效法天地自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4.html

共找到895,2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