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名。《外台秘要》:“少阳维二穴,在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所述位置似与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同位。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其定位在太溪与复溜穴正中间。主治脚气,下腿慢性湿疹,狼疮,下肢麻痹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
...宋代医家。里贯欠详,尝任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精医术。嘉佑二年(1057年)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佑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又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与高保衡、孙兆等共同完成《素问》、《灵枢》、《难经》...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绘制了三幅彩色针灸挂图,分别把人体正面、背面、侧面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用不同颜色绘出。王焘又绘成了十二幅彩图,并在《外台秘要》中重点介绍了灸法,唐代“太医署”中设有针灸专科,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工等。从事专业工作。...
...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变及和推广;同时竹罐质地轻巧,吸拔力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隋唐的医籍中,记载这方面内容较多的是王焘的《外台秘要》。如《外台秘要·卷四十》中就有关于用竹罐吸拔的详细描述:“遂依角法,以意用...
...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 从上所引文献看,《圣惠方》卷一百所载之“青灵”穴部位与宋以前所有腧穴文献中“清泠渊”穴完全相同,可见“青灵”与“清冷渊”为同一穴。王惟一编《铜人图经》时,不知由于唐人避讳所造成的同穴异名...
...《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眼具有视觉功能,有赖脏腑所受藏与化生之气、血、津液的滋养和濡养。一、眼与气的关系气是维持眼的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太平圣惠方·眼内障论》说:“眼通五脏,...
...簟(《纲目》)【释名】、、笋席。时珍曰︰簟可延展,故字从竹、覃。覃,延长也。【主治】蜘蛛尿、蠷尿疮,取旧者烧灰敷之(时珍)。【附方】新一。小儿初生吐不止者︰用少许,同人乳二合,盐二粟许,煎沸,入牛黄粟许,与服。此刘五娘方也。(《外台秘要》...
...病名。痈疽之侵及于骨者。《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外台秘要》卷二十四:“久疮不差,差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名为骨疽。”即附骨疽。参见该条。...
...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指的是第一和第二掌骨内。《外台秘要》卷十三:“可从胸前两歧骨下量取一寸,即当鸠尾。”指的是左右两肋弓与胸骨体相连所形成的胸骨...
...《外台秘要》刘氏疗小儿吃奶不稳,三日至七日以来,觉壮热,颜色赤,及鼻孔黄,即恐作撮口。及孩子牙关里有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者方。上烧竹取沥半合,少许牛黄,与吃即便瘥。《外台》刘氏又方上取猪肉少许拭口,即引虫出或自消,便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