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_【中医宝典】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8.html

程颢传承影响

...苏昺等(其中三吕苏昺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此外,二程将易学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伊川易传》为义理易学诠释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程氏易传》是伊川易学精华,它...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6.html

张骧云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脉相承,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基础,温病学派理论和经验也全是《伤寒论》辨证论治具体运用发展和补充;认为伤寒温病之争是不可必要。至于病源不同,治当有异,固未可厚非;然伤寒化热,温病化寒,寒热之间传变转化,往往交互错杂,难以绝对划分界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xiangyun/536-2-1.html

温病传变分气血两个阶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于温病传变,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九传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传变、吴鞠通三焦传变、柳宝诒六经传变、薛生白正局变局传变、杨栗山气血传变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2.html

丹溪学派创新说_【中医宝典】

...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人!”47岁,学成而归故里,以其精湛医技,开拓了新局面,从学弟子甚众,学而有成、有名姓可查考者,即有二十余人,加之其后私淑弟子,自然形成别开生面“丹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97.html

中医文献整理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整理研究相关知识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朝鲜族医学发展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国朝鲜医药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理论,结合本民族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20年以前,历时50年民族医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延边仍处于开垦初期 ,我国朝鲜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787.html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评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学派护养脾胃基本观点,发展成为辛凉解表、甘毒护阴温病学说。此外,易水学派创立药物学理论,在明代《本草发挥》、《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得到较完整继承,并成为现代中医药物学理论重要内容。金元医家创制大量新方,被后世重要方书收录,如《普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1.htm

原始社会医疗活动*中医学形成发展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中医学形成发展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疾病作斗争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原始社会医疗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8.html

人痘接种术发明传染病学进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目睹当时疫病流行、死亡枕籍惨状,世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温疫论评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164),于1642年编著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论述急性传染病专著——《瘟疫论》,给后世温病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3.html

共找到931,8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