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川与《针灸逢源》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李学川,字三源,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是清代针灸名医。 【生平】 李学川,字三源,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代不详,是清代针灸名医。 【著作与成就】 李学川擅长用针灸。但是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逐渐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李学川因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63.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扩大,成为金元医学创新理论兴起的重要开端,从文书所论看,对火热病过分强调,虽为纠弊,但亦有偏颇,后人有所批评。 三、《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张从正撰,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又有十四卷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辑本)。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36.html

辽夏金元少数民族医学史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从事讲经外,他也深谙印度古代医学,在西藏亲自传授印度的“医学八支”,对于藏医学的发展起十分明显的影响,他曾编译《头伤固定外科手术治疗》等著作,也是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段期间里,西藏的医学有几个特点,值得特别提出。首先,是较大量地翻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7.html

著作的解释_著作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作品。 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上:「若遷之著作,採獲古今,貫穿經傳,至廣博也。」...

http://hanwen360.com/c/234861.html

藏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他也深谙印度古代医学,在西藏亲自传授印度的“医学八支”,对于藏医学的发展起十分明显的影响,他曾编译《头伤固定外科手术治疗》等著作,也是这一时期医学发展的一个特点。这段期间里,西藏的医学有几个特点,值得特别提出。首先,是较大量地翻译印度医学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7.htm

回族医学的渊源与发展_【中医宝典】

...不断总结自己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医学著作译成阿文。 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并对西方现代化医学有巨大影响。到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阿维森纳的足迹遍及伊拉克、波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19.html

医学入门书的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的出现_【中医宝典】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的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的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各方面来看,同现代期刊的特征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28.html

读《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其他某些古代自然科学停滞湮没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中医药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传承不绝。 医学著作是中医药知识的载体,每种著作中都凝聚着学术的结晶。其数量足以令人“入则充栋,出则汗牛”,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今的医籍,不仅有临床实践价值,有科学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中印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或称阿输吠陀,其内容大致有八个方面,体现在后代古印度医学遗留的一些医学著作中如伐八他氏(Vagbhata)的《八支心要集》,此八支的内容包括内科,又称身病医方又称之为身患),外科,小外科又称利器医方,鬼病方科,小儿科或称看童法,毒药科又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19.html

共找到44,4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