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研究目的_《预防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有调查和实验的资料作为基础,再结合医学和生物的知识形成病因假设。一旦形成假设,它就成为此项研究工作中的主导思想,即为研究目的,例如S市甲肝爆发流行时形成假设——食用毛蚶可能是导致S市甲肝爆发流行的原因。因此在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中,就应该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yufangyixue/960-35-1.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性理大全》等。官方的倡导、左右着学风。这种不利于学术争鸣的气氛,也引起学术界的不满。陈献章(1428~1500)出,开始向陆九渊的“心学”倾斜。王守仁(1472~1528)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使陆王之学逐渐居于上风。明代科学技术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3.htm

·卷一·容斋随笔

...俗间所传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录》、《老杜事实》、《开元天宝遗事》之属,皆绝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实》为东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孔传续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功,而悉载《云仙录》中事,自秽其。《开天遗事》托云王仁裕...

http://wenxue360.com/guji/5536.html

针灸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参考《难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5.htm

探索中医革新之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自身整顿以抵制西医侵夺之势。1908年,绍兴中医药界通过组织学会,发行刊物,积极致力于中医学的改良和革新。这几个社团均把改良中国医学作为宗旨。二、中医学术革新潮流恽铁樵的改进中医主张恽氏强调指出,要以中医为主体,吸取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改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3.htm

辽夏金元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加减方,重集于第10卷之末,等等。二、《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撰,一卷,刊于1186年。现主要版本有《刘河间伤寒三》本,198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注释本等。该书十分重视运用五运六气,盛衰胜复等理论,分析阐发人体发病特点及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32.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著作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9.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金匮悬解》中,将《金匮要略》条文分成外感、内伤、外科、妇人四大部分,各部分又按原类病法分类,每类各为一卷,卷前加以短论对该卷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阐述。陈念祖《金匮要略注》(1803)10卷,在体例和编写特点上亦略同其所著之《伤寒论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黄帝内经》具有现代魅力_【中医宝典】

...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有的成为民间医学,有的逐渐衰落几近淹灭。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虽然也历经坎坷,但是不仅得以延续,而且日益走向世界,并逐步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 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术之所以得以延续至今,真正的魅力在于:一是它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78.html

医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忽慢贫家。明代医德文献,以医忌关系为轴心,兼及医际关系。它既考虑对医者的要求,又有对患者的提醒,较之西方古代医德文献,更为全面。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明代,这些文献的共同特点是反对金钱腐蚀,反对把医术作为单纯谋利的手段,对借医术敲诈财物的行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0.htm

共找到150,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