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唾养生余录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真人曰∶常习不唾地。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流,面目有光。书云∶养性者唾不至远。远则精气俱损,久成肺病,手足重,皮毛粗涩,脊痛咳嗽。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唾液为醴泉,聚流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869.htm

大小府养生余录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书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小便足膝香港脚。努大便腰痛目涩。或饮食,或走马,或疾步,或为寒热所迫,令胞转脐下痛,胞屈辟不小便,致死。大小二事勿强闭过忍。又忽失度,或涩或泄,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刘惟简至干宁军,有人献...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875.htm

起居养生胜服药_起居养生_【中医宝典】

...郑贵妃为了讨他欢心,一次进献美女数名。光宗因纵欲贪欢,不久即卧床不起,只过了一个月的皇帝瘾,便一命呜呼,死时才39岁。 中医主张节欲保精,但不赞成禁欲养生。“饮食男女,人之大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正常情欲,不可禁绝。男女相需好比天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559.html

邪不可干”亦须之有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对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于《内经》的最好继承,而且是值得当代中医学习和发扬的。 时下某些医家只强调《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而忽视了《内经》“”邪说和后世中医学家关于“疫戾”的认识及著述,致使对于虚证的“养生治未病”与实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1069.html

四时调摄-养生余录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陶隐居六∶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之剂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书云∶夏之一季,是人脱神之时,心旺肾衰,化为水,至秋而凝,冬始坚。当不问老少皆食暖物,则不患霍乱,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15-31.html

静坐涵养精神 周信有论养生之道_【中医宝典】

...,没有什么玄妙之处,与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已经神化了的气功是截然不同的。静坐可以澄心,与中医学中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通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的观念一致。 静坐养生机理 静坐时,脑海中原来活跃的意识渐渐趋于平静,全身精神慢慢松弛,直至“深度放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14.html

娱乐养生的方法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自得之趣味在”。经常练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自己在书法的长进和增高,体力、精力也有很大的增益。1、养生机理1调血气,通经脉:习书作画要有正确的姿势。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平放,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宋代陆游有“一笑玩笔砚,...

http://qihuangzhishu.com/152/75.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论基础。其中,也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1、养慎 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仲景认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明确指出,注意四时变化,外虚邪贼风,是防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3-3.html

瘟丹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春、秋不加。【备注】方中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配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放置炭火取烟熏之,则瘟疫邪毒可。【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相关方剂 返回目录 《医方易简》卷四:瘟丹【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

http://zhongyaofangji.com/b/biwendan.html

治法伤寒门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而细,胸满胁痛,少阳经病,心烦喜呕,传于里,此为半表半里也,小柴胡汤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手足 汗出,面赤谵语,大便实,过经不解,或呕不止,或寒热往来,大柴胡汤日晡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谵语而呕,阳明经病,调胃承气汤。汗后...

http://qihuangzhishu.com/336/390.htm

共找到814,5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