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邪,中燥脾湿,故用二苓、术、泽、苍、陈、朴、复,更用桂、附,壮阳胜寒,流通血脉,寒中之病自可愈也。【按】李杲制此方,施之于脾胃寒湿内盛,胀满多尿,涎涕外盛,足软,腰脊丸痛,而气不虚者宜矣。若其人中气已虚,内外寒湿又盛,水来侮土者,总不若理...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虞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15年 序 凡例 卷之一 医学或问 中风 附∶胃风 伤寒 卷之二...
...罗知梯学医,学术上受刘完素、李杲等影响。由于他刻苦研究,数年之间医名闻于四方。朱氏一生著述甚多,如有《局方发挥》、《证因脉治》、《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其中《格致余论》是一部著名的医话专著。...
...金代李杲见于史传的55人,又搜集采用诸家文集所载自宋代张扩以下到张养正共10人,还补写了张仲景、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礼、葛应雷等医家的传记,每传记之后还附有论述。该书名为《医史》实际上是从古代有关文献收集起来的部分医史人物传略。...
...雷公之《炮炙》,(刘宋时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子王...
...雷公之《炮炙》,(刘宋时雷着《雷公炮炙》)。仅及三百;辨升降浮沉之义,元素之《珍囊》,(宋时金易州明医张元素着《珍珠囊》),未及编评。东垣祖洁古而成《法象》,(元末元素弟子李杲着《用药法象》)。师程克遵;海藏习明之而着《汤液》,(李杲弟子王...
...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位者,其治之也,必主于...
...。故用升麻、柴胡、羌活、独活、葛根,皆辛温风药,以鼓动少阳生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 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李杲圣于脾胃者,其治之...
...标本阴阳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予尝谓操舟必资于剡木,而射者必以彀。医之有道,古也。自神农氏开其天,黄帝氏继天创始,与其臣岐伯着《内经》《灵》《素》,为万世医学之鼻祖。邈乎不可尚已。嗣是而下,代有作者,如张机以热论着《伤寒》,李杲以谷气着《脾胃》,守真以运气着《原病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