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上述,不过若说临证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的方剂为数很多,是否任何一种发汗药即可用之有效呢?我们的答复是不行、绝对不行,因为中医辨证,不只是辨六经八纲,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它们,以辨方证的适应证,太阳...
...方,才可能临证不惑,才可能借助经方的框架,构筑中医识病治病的广厦。机械地按仲景书中举出的有限例子来“方证对应”,只能起到提示思路的作用,只适用于经方入门阶段。 从《局方》谈“方证对应”之危害 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不乏配伍...
...《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柯韵伯曰︰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四逆者四肢厥冷兼臂、胫而言也,此云手足是指掌而言,四肢之阳犹在也。 【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汤洗七遍,人参三两切,生姜六两切,大枣...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94;21(2):61~62摘要:陆德铭教授,治外科疾病,经验颇丰,尤擅治乳房疾病,对乳腺癌及其术后的治疗临症经验至为丰富,佳案层见迭出。笔者随师临诊,耳濡目染,受益匪浅。现将其介绍整理如下,从中可窥其一斑,以飨同道...
...证获得良好效果。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重白术而轻枳壳,使气旺而不壅滞临证所见,胃癌病属脾虚气弱者占较大比例。此类证侯,法当补益,可遣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米仁、扁豆、山药、炙甘草之类施治,这是通常的用药方法。但钱老认为,虚证治虚,仅为...
...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怖,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其治疗...
...段某,女,39岁,市石英厂干部,1986年4月22日初参。素体壮鲜病,前日下班归来,突然眩晕不支,呈阵发性发作,发时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为痰涎。身畏寒,手足冷,饮食不思,肠鸣辘辘,大便正常,小便不利。望其面腴体胖,精神萎靡,舌淡红,苔...
...一、治温病应有“三护” 夫百病不离乎内伤与外感,而外感有伤寒与温病之异。南方多患病,北方恒病伤寒。伤寒辛温之方,不能施于温邪热变之证,盖以温治温,易于化燥伤津也。治温病应有“三护”之法:即护脑、护津护肠也。夫温病之邪热亢盛者,每致热乱神识...
...临证医案,非古也。古人视病不立案语,但书方药。自宋设医学科命题考试医生,取其学问高等者,入太医局。自后医生诊病,相沿先立案语,后书方药,但随作随弃,无有辑之者。如宋之许知可、张季明,明之薛立斋、陈维宜、孙文垣,以及国初喻嘉言、徐大椿辈,...
...以年逾古稀的高龄临床带敦,将自已宝贵的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的弟子。赵师得家传师授,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创见颇多。他是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擅长治疗温热病。对叶天士提出的温病卫气营血辨治大法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他认为叶氏所说“在卫汗之”并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