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汲水【主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却邪调中,下热气,并宜饮之。射痈肿令散,洗漆疮。治坠损肠出,冷喷其身面,则肠自入也。又解闭口椒毒,下鱼骨哽(《嘉》)。解马刀毒(之才)。解砒石、乌喙、烧酒、煤炭毒。治热闷昏瞀烦渴(时珍)。【发明...
...定位:以手指曲向掌中,手小指指掌关节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与劳宫穴相平。主治病症:有强心作用,对风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及其它原因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等有效。亦可用冠心病心绞痛及泌尿系某些疾病。备考:《会元针灸学》:“少府者...
...指感受外邪、随感而发之温病。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少汗或无汗,苔薄,舌红等温邪在表的症候为特征,汪石山力主新感温病说,认为“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伤暑”等均属新感之温病(参见《医学原理》、《伤寒选录》),亦可兼见咳嗽、喉痛、颐...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掖门,《医心方》作液门。即大巨。见该条。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以渊液别名腋门。参见渊液条。...
...临床研究进展》(1997),与裘沛然共同主编《新编中国针灸学》(1992),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230余篇,共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于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凡五尸者……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为经外穴,名大拇指头。治肾炎水肿。...
...明代针灸学家。字汉章,号卧岩。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于孝宗(1488-1505)年间召至京,授御医。着《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流注辨惑》等。卒年七十七。...
...出自:宋辽金王禹偁的《清明》类型:人生原文如下: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五掌骨小头后方掌横纹头,与手尺侧第五掌骨基底钩骨之间凹陷联线的中点。左右手各1穴。主治病症:聋哑。备考:《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上后溪,取法:后溪与腕骨穴之间。主治聋哑。直刺1~1.5寸。上合谷定位: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基底前方凹陷处。...
...《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