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特点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转为阴证之信号(269号)。此外,《温病条辨》对内伤杂病都有许多变先兆的论述,如心烦口渴是寒证向热证转化的信号,而畏寒欲衣又须警惕热证转为寒证。以上虽略举一二却足以说明疾病在转化或传变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信号,予以注意。变先兆的特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3.htm

温病面部五色篇_《形色外诊简摩》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刺热论》专论赤色所见部位,以决五脏吉凶,已录入面部首篇。又热病顺逆色,已录入形部顺逆篇,兹不复赘,以省繁文。天地不外燥湿,病亦不外燥湿,色亦不外燥湿。燥属天气,色多有光而浮;湿属地气,色多有体而晦。(光体义见前察色真诀篇。)风燥...

http://qihuangzhishu.com/745/38.htm

治心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序 治总纲 治病须明阴阳虚实论 治病必审四时用药说 辨症订方必先审四诊记 用药宜精审慎勿疏忽记 胃为生化之源记 保身可以却疾说 侍疾知论 疟咳嗽记 中风肿胀辨 虚劳说 幼科治验记 胸胁腹痛肝胃气逆辨 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238/index.htm

慢性胃炎中医湿候诊断标_【中医宝典】

...中国上海的研究人员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对确立脾胃湿热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舌红苔黄、苔腻、口黏腻、小便黄、大便秘或干结、面色红、肢体困重;对确立脾虚湿组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苔腻、口黏腻、小便黄、胖大舌、口淡、纳少。研究人员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21.html

病可下_《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血,当下之,属抵当丸。阳明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111-9-7.html

四生丸_《临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压痛。脉症相参,属风痰为患,内蒙心窍,外窜经络,故见头眩肢麻,治当祛风涤痰。时药房无四生丸,遂改汤服之。生川乌6g 生半夏10g 生南星10g 生白附子10g 三剂药后未见不良反应,以风痰非朝夕可散,既无不适,便守方续服。嘱将原方研为细末...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53-4.html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并治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凡是可以攻下的病症,使用汤剂比丸剂、散剂的疗效好,但要注意邪去病愈即停止服药,不需要把一剂药都服完。 阳明府实证,发热出汗多的,应急以攻下,可用大柴胡汤。 腹泻,寸关尺三部脉象都平实有力,脘腹...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40.html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并治译文

...就一般的治疗原则而言,秋季适宜使用攻下法。 凡是可以攻下的病症,使用汤剂比丸剂、散剂的疗效好,但要注意邪去病愈即停止服药,不需要把一剂药都服完。 阳明府实证,发热出汗多的,应急以攻下,可用大柴胡汤。 腹泻,寸关尺三部脉象都平实有力,脘腹...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40.html

湿热下注_《临实验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弦脉肝,滑为湿盛,数为火旺。身重尿黄,阴囊多汗,皆为湿热下注之象。盖素喜肥甘,以酒为浆,久而久之,湿热蕴结,下注肝肾,下焦失于宣泄,伤筋而痿也。故叶天士谓:“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而不坚举。”此投以温补,无异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15/165.htm

养生进补注意_【中医宝典】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适当地调整中药的品种和剂量。 所谓“辨证论补”,是指根据中医理论的原则,首先辨别出中老年人的体质情况和疾病候,以此来进行中药补益。大体来讲,中老年人的虚证主要分为气虚、血虚证、阳虚证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09.html

共找到163,7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