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慢性肾衰竭中如何应用_普外科肾衰_【中医宝典】

...、大黄附子汤等。有时用温润通便的肉苁蓉而收功。凡阴液亏虚便秘者,宜采用增水行舟、养阴攻下,常用方为增液承气汤、麻子仁丸、麦味地黄汤加大黄等。 另外,在运用大黄导泻时,当中病即止,大便宜每天2~3次软便为佳,不可令腹泻无度,那样会更伤肠胃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922.html

通结用葱白熨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即上逆吐出。独此次服药,则沉重下达,直抵病结之处,所以能攻下也。一人,年四十三。房事后,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疼,肾囊紧缩。大便四日不通,上焦兼有烦躁之意。医者投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两胁转觉疼胀。诊其脉,弦而沉,两尺之沉尤甚。先治以葱白熨,...

http://qihuangzhishu.com/513/104.htm

中医治之温里_【中医宝典】

...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常用的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以上八,根据临床病证的具体情况,可单用、亦可两法或多互相配合使用,总之以病情需要为原则。如表证兼里证者,常规治法是先解表后治里,倘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37.html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_【中医宝典】

...汗、吐、下三的范畴。张从正所论三,不为单纯之发汗、涌吐、泻下,实则为多联用,以消疾祛病,其将三的传统概念升华扩展,对完善中医学“治则”理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且因从正之“攻邪论”对后来“瑾愿意学”的繁荣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学后又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4.html

仲景通窍祛邪探究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作为祛邪外出之途迳,称通窍祛邪。《温疫论·标本》谓:“诸窍乃人生之互秿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临床实践证明,无论邪从窍入或邪自内生,均可据情通窍逐之,如水饮、痰浊、瘀血均可以通窍祛之体外。可见通窍祛邪在治疗学上的地位。 1....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51.html

鲁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三桥。仿赵学敏行医中注意访求民间方士治病,积二十年间所得,精选编成《串雅补》五卷(1825年),补赵氏《串雅》之未备,依次分述一顶(发汗、烧丹)、二串(攻下、毒药)、三抵(偏药、制假药)、四色(拔牙、点痣、熨烙、火罐),并附...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84.htm

阳虚钦安——兼论中医各家学说之“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议论必然有所侧重,强调一说,突出一义。金元四家分别以突出寒凉、攻下、补土、养阴而见长,旗帜鲜明地提出独立学说,构成了中医丰富多彩的各家学说框架。由于强调一说,突出一义,议论与着眼点自然有所偏重,这是很正常的,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279.html

温燥_《重订广温热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冰伏凉遏之弊,不知温热乃其本气,兼夹乃其间气也,岂可拘执兼症夹症之用温燥见功,遂并其温热本症之当用清凉而一概抹煞也耶。更有并无兼症夹症,而邪深入里,失于攻下,而热深厥深,反欲拥被向火,凛凛恶寒,身冷肢厥,而二三处独见火症,如目大小 赤,...

http://qihuangzhishu.com/667/40.htm

温燥-验方妙用_《重订广温热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冰伏凉遏之弊,不知温热乃其本气,兼夹乃其间气也,岂可拘执兼症夹症之用温燥见功,遂并其温热本症之当用清凉而一概抹煞也耶。更有并无兼症夹症,而邪深入里,失于攻下,而热深厥深,反欲拥被向火,凛凛恶寒,身冷肢厥,而二三处独见火症,如目大小 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dingguangwenrelun/667-6-8.html

的解释_百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一百種方法。比喻很多方法。 如:「致勝百」。 唯識宗將構成世間、出世間一切境界分析為一百種要素,總稱為「百」。 大乘百明門論解.卷上:「百乃所詮事理,通一百故勝。」...

http://hanwen360.com/c/186969.html

共找到87,5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