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沟通论膜原(上)——历史的回顾_【中医宝典】

...刘新亚 刘英锋 江西中医学院 摘要: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颇令人费解的膜原证治从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各家之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为膜原学说在寒温证治的沟通上作了基本的铺垫工作。 “膜原”一说因明代吴又可《甘草以和诸药也为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3.html

吴塘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肝肾系指病之阶段。此说与叶桂之卫气营血辨证法构成温病学说之核心。除三焦外书中亦涉及六经辨证互相发明使其学说更臻完善。在治法上鞠通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并倡辛凉法疗温病初起咸寒苦甘法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其辛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138.htm

融在医古文中的“六经”语辞--“六经”与医古文(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与中医药学关系甚密故医古文中多有引述“六经”之语句的情况。出自于“六经”的“膏肓”、“二竖子”(以上见《春秋左氏传》)“十全之上工”(见《周礼·天官》)等名词几乎在中医典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7.html

寒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病名。《杂病源流犀烛·春温病源流》:“……病温少阴伏邪发出更感太阳客邪名曰寒温。”症见发热咽痛口苦微恶寒等。治以清解热毒为主用黄芩汤加桂枝、石膏;或以葱豉汤先治表再用黄芩汤加味方;甚则可用葳蕤汤加减。参见伏气温病条。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05.htm

六经伤寒辨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四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对比所述证候的同中之异。嗣后林氏在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91/727.htm

六经伤寒辨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四卷。清·蔡宗玉辑林昌彝补方。刊于1873年。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采用归纳《伤寒论》原文等形式介绍诸证的病因、病理和治法:并根据兼症、脉象的不同对比所述证候的同中之异。嗣后林氏在此...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84.htm

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_【中医宝典】

...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宋  兰 我从事中医临床26年先后在儿科、妇科门诊、内科门诊及病房工作所接触的患者大多应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为其诊治疗效普遍反应良好。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蕴藏着无限的宝藏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78.html

厥阴证骨痹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979年8月6日追访:患者系红军干部现已79岁。经范老于1960年治愈后虽在1963年曾患肿病有所反复;但当时腿仍能屈伸关节疼痛不甚尚可自由行动。至今能在室内外散步。【辨证】此例明显之主证为下肢关节拘挛冷痛右腿屈伸履步尤艰。参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60-0.html

秋季注重精神调养_【中医宝典】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宜注重精神调养。 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49.html

详解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上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8.html

共找到811,7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