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湾中山研究院院长翁启惠领导的研究团队,目前成功研发全球第一个具治疗效果的「乳癌疫苗」;并已通过第一阶段人体验证,发现该疫苗对末期乳癌患者治疗有效性高达百分之八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与台湾卫生署已同意,近期同步进行第二、第三阶段人体试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艾滋病药物会损伤心脏。 据科学时报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患者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每次都需要服用3种或更多的抗艾滋病...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络病大会今日在南京召开。作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中华医学会心理生理和起搏分会发布了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重大进展,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抗心律失常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循证医学研究全面完成,其抗心律失常的药效作用理想。...
...β-蛋白,而淀粉状β-蛋白是由其前躯体(APP)经蛋白质裂解而形成。本月初,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的徐学敏(XueminXu)博士和他所领导的科研组报道了新研究结果,他们检测到了名为“Aβ46”的更长的淀粉状β-蛋白,具有46个氨基酸长度。这一...
...临床治疗。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复杂性为中药研发提供了大好机会。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保护机体的免疫细胞生成和成熟的组织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中药有许多长处:前人的经验已经把药物筛选的范围缩窄了,从而减少由于...
...比3.0%P<0.05),莫雷西嗪亦可增高病死率。IMPACT等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5项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26973例)与对照组(26295例)相比,前者死亡率显著性的低于后者(5.4%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孟庆义教授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艾滋病药物会损伤心脏。 据科学时报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患者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一般每次都需要服用3种或更多的抗艾滋病...
...,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但是,此类药物能导致诸多不良反应。①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为一线降血压药物,而且老年患者、剂量较大时,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②支气管痉挛:一般有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③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引起外周...
...从而导致冲动在心肌内的传导中出现折返或触发性电位,构成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基础。因此,研究离子通道病及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成为当代医药科学中的一个难题。 戴德哉教授长期致力于抗心律失常药的研究与开发,他认为以往的研究可能仅着眼于药物对正常动物游离...
...发现l-NBP有较强的抗脑缺血损伤和抗血小板作用,同时具有抗血管性痴呆和抗Aβ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状及病理改变的作用。长期给予l-NBP,可显著改善实验大鼠自然衰老所致学习和空间认知障碍。 据了解,国内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可分为两大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