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历史(二)_【中医宝典】

...亦不断产生。 (一)关于预防思想:黄帝内经主要产生于战国秦汉之际,其中有关预防的论述构成了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首篇上古天真论主要阐发了养生防病措施;次篇四季调神大论进一步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79.html

黄帝 简历_【中医宝典】

...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57.html

恰当进食有技巧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⑥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非常重视进食的方法和技巧,合适的进食方法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当的进食方法则会导致多种疾病,概括地说,饮食养生对进食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食宜专 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921.html

岐伯与岐黄_【中医宝典】

...)。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所以托名岐伯的医书,可能也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13.html

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是约成书于战国以至秦汉间的医学理论性论著,它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托名于“黄帝”,实则是古代许多医学家的劳动成果,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最光辉的遗产。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43.html

素问的历史价值_【黄帝内经】

...极微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素问灵枢两部书是战国秦汉时代我国医学之集大成者,是历代医学成就的全面总结。它俩的源头包括了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七家医经在内,两千年来中国医学就是沿着素问灵枢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素问和...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1.html

扁鹊学派的形成和影响_【中医宝典】

...阳庆的那一些医书,汉书。艺文志所录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虽己失传,但仍可从“残存”的蛛丝马迹中考证出这些都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扁鹊心书也均为扁鹊学派著作。 李伯聪先生提出:第一,中医的学派争鸣始于战国时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3.html

列子在线阅读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

http://wenxue360.com/guji/liezi.html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98.htm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0.htm

共找到890,8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