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沐,身有疡则浴”。 《左传》中记载了人们对水土质量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山海经》中收载了许多药物资料,其用药方法也颇具特点,其中就有药浴的记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将泡浴疗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研究著作秦伯未致力于《内经》研究历经数十年,早年曾有《内经》训诂之作——《读内经记》,后撰成《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秦氏又著《内经类证》(1929年),将《素问》、《灵枢》中有关叙述病证的经文摘出,共整理得《内经》所记载病类44种和病侯311...
...灵枢》,从而成为现存最早版本的《灵枢》。 《黄帝内经》的基本观点 整体观念 《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依照《内经》的观点,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有40...
...脑髓不足则精神败坏。如《黄帝内经》里说:“头为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亏矣。” 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由于骨髓不能濡养于脑,即可产生神的病变。而神是生命的主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由此看来,养神亦需先补髓。 3. 补髓能美容 ...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128l-1358年)所著的《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撰写于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本书自序),遂以《格致余论》为书名。书中共载医论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什么是医经呢?《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
...为核心的针灸理论体系。现存最早的论述针灸的专书是晋代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公元282年)。该书在《内经》的基础上,对针灸理论进行了整理,依照不同部位确定了三百四十丸个穴名,为针灸专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针灸学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制药剂、消毒杀菌的功效。《黄帝内经》指出古人作“汤液醪醴”,其医疗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古代医生治病时常借助于酒力,使药物取效。“酒为百药之长”即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再从古“醫”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医和酒的...
...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明代马马莳编《灵枢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