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没有进入夏天,但提前到来的高温仍让卫生部门早早发出“夏季”防病警告:防范蚊虫叮咬感染乙脑,尤其儿童须当心传染性流行脑膜炎。预防的方法是防蚊、灭蚊,儿童接种预防、乙脑等疫苗。 针对近日天气变化,市卫生局专门发文提醒市民,乙脑、流脑等...
...早春季节是呼吸道易发季节,3月份的疾病预报是、、甲肝等传染病。 麻疹(俗称出痧子)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口腔麻疹黏膜斑和皮肤红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心肌炎。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暴发...
...应用鸡胚培养麻疹病毒成功。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肾及人羊膜细胞培养病毒成功,为深入研究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1963年美国成功地应用了经鸡胚羊膜腔适应和鸡胚单层细胞传代的减毒株制备了疫苗。我国也于1965年自行研制了减毒活疫苗并开始普种,...
...—5天。因此,切断传染源是预防“流脑”的关键。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经常开窗通风,在“流脑”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
...因为在儿童时患过麻疹而获得免疫力。有一部分人在成年后发病有三: 其一,小时候得过麻疹; 其二,没有接种过疫苗; 其三,没有隐性感染过。所谓的隐性感染就是人体感染了该病后产生了抗体而未发病,没有出现症状和体征。 另外,即使注射了疫苗也不一定...
...15岁以上的大龄发病者已由过去15%上升到40%。病原监测中a群菌致病者比例下降,b群菌及球菌、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相对增高,为鉴别诊断和防治上提出了新的课题。 另外使用流脑菌苗后,使临床轻型流脑患者增多,重症比重下降。而且过去流行周期...
...阳性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减弱,1983年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提出,4-6岁儿童在进幼儿园或小学前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度进行麻疹疫苗免疫。 除主动和被动免疫外还要注意对传染源的控制,更早期发现早期隔离...
...13-18岁之间;起病急,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部分病人身上出现瘀斑、瘀点;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病程进展快,病死率较高。 林锦炎特别提醒说,流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当出现发热、...
...6个月—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流脑疫苗。推荐6—15周岁的孩子接种a+c群流脑疫苗。成人也可以自愿接种。接种后6—8小时,可能有红晕或压痛感,24小时后可逐渐消退。 什么人不可接种...
...经调查认为的发病和维生素a 缺乏有重要联系。给儿童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可减少麻疹的发病率,在麻疹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 甚至造成失明。治疗时要给补充足量维生素a。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