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黄帝内经》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天的三伏灸是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而三九灸是根据“秋冬养阴,夏病冬治”的原理来治病和保健的。两者治疗...
...小暑时节,黄鳝体壮而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故我国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其实,“小暑黄鳝赛人参”还有另一层意思,这与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蕴涵着“冬病夏治”之意。中医理论认为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长见的并发症: 1.反复发生感染 如肺炎,脓胸,肺脓肿,肠炎和结肠炎,可至肛瘘。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发生脓肿,发生脑的曲霉脓肿。食管,小肠和输尿管可发生阻塞。 2.鼻炎; 3.胃窦狭窄; 3.慢性腹泻; 4.病儿发育延迟。常致...
...病机为平素体虚,肝肾不足,气血失养,并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治疗: 1.中药外治法:取川乌、草乌、山柰各25克,研成细末,将药末撒于干净棉垫上,包扎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药垫外缓慢热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煎服...
...痛为主,且痛有定处,不游走各处。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平素体虚,肝肾不足,气血失养,并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治疗: 1.中药外治法:取川乌、草乌、山柰各25克,研成细末,将药末撒于干净棉垫上,包扎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药垫外缓慢...
...随着全社会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传统优势正重新得到青睐乃至热捧。 8月14日是今年夏季末伏的第一天。记者在青岛市中医医院了解到,今年初伏、中伏、末伏的头一两天,到该院接受"冬病夏治"疗法的人数超过1500人,比去年又增加了三...
...散寒,收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可巩固和加强“三伏灸”的疗效。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记载。“三伏灸”与“三九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养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其疗效相得益彰。2007年...
...急性发作而加重。多在冬春季发病,发作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喘促不宁,有的病人甚至不能平卧。咳嗽和咳痰,尤以晨间起床后明显,痰量也以清晨较多。如属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发作时常有哮鸣音,呼吸常显困难。病因病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由饮食起居,吸烟...
...比较接近《黄帝内经》原意。 ●冬季阳气无法“主表”,阳无力化气便导致了邪气“结滞”于体表,成为“冬病”。“夏治”即是针对滞留于体表的邪气“结滞”进行的治疗。 ●“冬吃萝卜夏吃姜”和“春捂秋冻”当从阳气的升发和收藏这个“本”来解释。 最近,贵报...
...使用的药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起到缓解病痛的效果。 2.天灸疗法的适用人群 天灸疗法根据贴药时间分为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现在运用的较多的为三伏天灸,属“冬病夏治”范畴。那么,三伏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