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二)_【中医宝典】

...斗争表现其结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胜则邪退。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方法。这些都是按照扶正祛邪原则而制定。 此外张仲景还提出“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灵活辨证方法在讨论治疗要根据病情标本缓急运用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53.html

道家思想发展_道家_【文学360】

... 道家思想主要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融会于两者。不同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29.html

医海沉浮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产生提供了良好机遇。从两大学派学术成就来看代表着自晋唐以来医学发展两大不同趋势。 “永嘉医派”在学术上有鲜明特色陈无择发挥和创新了致病新“三因”学说强调了明确区分三种不同致病原因是治病求本关键。王硕主要是对众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8.html

伤寒_《冷庐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徐灵伤寒类方》白头翁汤注云∶凡下重者皆属于热。按∶《金匮要略》云∶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是则下重不专属于热矣特热证较多当察脉证治之不可执一。阳明主阖故其病为胃家实。太阴主开故其病为自利。胃家实者是胃液燥竭也故必渴...

http://qihuangzhishu.com/701/20.htm

汇通派代表医家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钝等。唐宗海“折衷归于一是”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深重内外矛盾日益激化欧风东渐西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六经辨证_【中医宝典】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除将一些病证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又说明了有关病证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64.html

热病辨证应用“三分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每日传变一个经固定格式等没有被张仲景采纳;它习用“三日之前用汗法、三日之后用泄法”治疗措施由于太简单并且主要是用针刺而非药物治疗也没有被伤寒学家所采纳。 新热病理论既然是伤寒与温病共同构建新体系那么这个新体系辨证指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862.html

六经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基础上结合伤寒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六个辨证纲领。它又是外感热病过程某个阶段呈现综合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病。六经彼此有一定有机联系故发病可以“合病”、“并病”也可以互相转变。六经辨证主要目的在于分辨各经主证和热型但对于热性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iujingbianzheng-48.html

岑参故事:墓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一纸账单。岑参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罩在尸体纸棺上。纸...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5.html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_儒家_【文学360】

...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现象。 耐人寻味经今古文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自汉代起一直波及到汉代末年。且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   翻开《辞海》“经”字含义有:一是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77.html

共找到1,163,1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