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证其六附列门人治验_《经方实验》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专条矣,此又何烦赘说!惟以此治太阳证,人所易知,以之治太阳之系太阴者,为人所不信,自有此验案,益可见仲师之言,初无虚设矣。夫仲师不云太阴,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乎?设太阴遇浮缓之太阳脉,即桂枝汤证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9.htm

太阳膀胱经左右凡百二十六穴_《经穴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足太阳脉之会.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所发脾俞 胃俞 三焦俞所发肾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所发 太阳少阳之络. 次注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踝下.挟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 ...

http://qihuangzhishu.com/912/64.htm

太阴提纲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不敢妄汗,恐亡少阴之津也;太阴不敢轻下,恐伤阳明之气也。柯韵伯太阴,《经》文止十数条耳,而温、清、散、下、和、补,法无不备,后人可以引伸类长矣。然太阴一经,多是寒邪入里,而热证为少,以热病皆发于少阴,而不发于太阴也。程扶生六气...

http://qihuangzhishu.com/472/121.htm

辨伤寒太阳经再传_《冯氏锦囊秘》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阳为三阳,最在外,阳明为二阳,太阳之内,少阳为一阳,阳明之内,此三阳之表也。太阴为三阴,少阴之内、少阴为二阴,太阴之内,厥阴为一阴,少阴之内,此三阴之在里也。故一日始于太阳,二日传阳明,三日传少阳,四日传太阴,五日传少阴,六...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20-50.html

三部候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相失。一候后则,二候后则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生死之期。必先知经脉而后知脉,真脏脉见者,邪《素问》无邪字胜,死也。足太阳之气绝者,其足不可以屈伸,死必戴眼。曰∶冬阴夏阳奈何?曰∶候之脉皆平旦死。热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9-6.html

太阳痞证_《伤寒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二 太阳百二十四【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方太阳方【1】。攻痞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anjie/1293-12-4.html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源也。五味入于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于鼻,藏于心肺,肺有而鼻为之不利也。卷》言其动,《素问》论其气,此言其为五脏之所主,相发明也。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出焉息,下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7-2.html

太阳提纲_《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就不足为怪了。2头项强痛甲、太阳之位主头项太阳之位至高,前面我们讲脉浮的时候曾经谈到,浮脉从位势上说也是一个最高的脉,这里讲头项,头项人体又是一个最高位。所以,中医的东西除了讲机理以外,还要看它的相应处,相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六经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145-7-2.html

卷第十二别录之二_《开元释教

...全部也 佛地经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有论七卷释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亦云佛般亦名遗教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释论一卷 右此遗教经旧所载多小乘律中或编小乘经内今以真谛法师译遗教论彼中解释多约大乘小宗不显故移编此...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288.html

《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 4太阴开机病变 ◦ 5少阴枢 ◦ 6厥阴合机病变 4、伤寒传足不传手 第四章 治病法要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1、下工层次 2、上工层次 二、证察机 1、何以察机 2、十九 3、抓主证,识 第五章 太阳纲要 一、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index.html

共找到833,2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