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区别阴阳逆顺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谈到诊脉要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把握阴阳进退与顺逆,早已成为诊脉的重要法则。所谓“先别阴阳”,其中既包含着正气盛衰之势的变化,叉包食着具体的病变情况。 而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用前述诸法进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3.html

《丹医秘授古法》的内容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体上?中?下(或五脏)气脉盛衰与疾病状况的诊脉方法,因此一般认为中医的诊脉方法发展成现今所见之方式,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将王叔和作为之法发生转变的始作俑者,或褒或贬地加以评说。《丹医秘授古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0.html

中医是一门艺术_【中医宝典】

...,正像晋代名家王叔和所说的那样“脉理精微,其体(指脉象)难辨,弦、紧、浮、芤(用四种来指代所有脉象),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况有数候俱见(同现),异病同者乎!”中医的四之中,惟诊脉最难。没有千万次的实践,是很难掌握的。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1.html

揭开心理脉象的神秘面纱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甚至因动静之间的变化,脉搏都会随之改变。 中医古籍的“七情”是心理脉象的最早范本。《医学入门》中称“喜则伤心必虚,思传脾结中居,因忧伤肺必涩,怒气伤肝定濡,恐伤于肾沉是”,阐述了不同心理对脉象的影响。其他更多的古籍大量记载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297.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观指标。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746.htm

千杯不醉奥秘_【中医宝典】

..."千杯不醉"的奥秘 宜慢不宜快 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食饮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645.html

的理论依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6.html

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也,故不至于数也。此为要理极,故为毕也。平按《素问》“数”上有“可”字。注“肺气”,袁刻作“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得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也。五脏之,以知其病,故为其母。母,本也。平按《素问》“得”作“知”。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6-1.html

的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应为病态。 6.在一般情况下,与症是一致的,即症相应。但也有症不相应,甚至相反的情况,此时应注意辨明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4.html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生死之.故不论病源.只论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大浮洪无瘥日.下痢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9.html

共找到649,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