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完,与承气两帖而安。苟不先补完胃气之伤,而遽行承气,吾恐病安之后,宁免瘦惫乎?”通过具体案例的论证,使读者对丹溪提出的论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宋金元时期方、论、药后附案资证已相当普遍,自觉积累和利用医案作为论说佐证,以宣传...
...薯蓣酒 [药物组成] 薯蓣(山药)250g 黄洒1500g 蜂蜜适量 [功能主治] 益精髓,健脾胃,祛风除湿。适用于因脾肾不足,肌肉失荣,又因风邪而引起的风眩、口动、眼挛(口眼搐动),脚膝顽痹无力,小便频数等症。 [用法用量] 每日两次,...
...目录 《杨氏家藏方》大建脾丸 《是斋百一选方》大建脾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杨氏家藏方》:大建脾丸【处方】肉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细锉,用生姜1两研烂,同淹1宿,炒令香熟)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肉豆蔻(面...
...来源: 《普济方》 用料:仙灵脾100克,陈皮15克,豉30克,连皮大腹槟榔3枚,黑豆皮30克,肉桂30克,生姜3片,葱白3根(切),黄酒1升。 功效:温补肾阳,健脾利湿。 适应证:脾肾两虚,脘腹冷痛,食饮不佳,腰酸体弱。 制法:将药捣碎...
...目录 《鸡峰》建脾人参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鸡峰》:建脾人参丸【处方】钟乳粉2两,人参3分,石斛3分,大麦糵半两,干生姜半两,陈橘皮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全减。【用法用量】每...
...病证名。指脏腑阴阳俱虚,或气血两虚,或肾阴阳俱虚的病证。可因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阴阳俱损而致。在辨证方面,既有阳虚的见证,又有阴虚的见证,多见于素体虚弱及久病的患者。治疗原则应阴阳双补,并根据阴阳虚损的情况,有所偏重,分主次施治。...
...五行中属火,有助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腐熟之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需心血之濡养,心神之主宰;心对脾的正常运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心阳不振,心火不能生养脾土,致脾阳虚衰,阴寒内生,则肾水侮之,肝木乘之,使脾土愈虚。若心阳振奋,君主之官...
...《金匮》云∶妇人新产有三证,一曰痉,二曰郁冒,三曰大便难。三证所因,无非阴伤血耗之所致耳。人知四物汤能补血,此第认其面目,而未审其根源。夫血生于心,统于脾,欲求其源,舍此谁与?再按脾主肌肉,脾虚故肌肉发热,心主神明,心虚故神明失藏。计惟黑...
...虚者,方可用固涩法。张景岳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所以又有”久泻无不伤肾”之说。先生治脾肾同病之泄泻,既用附子配山药、白术、芡实以温脾补气,又用益智仁、御米壳、五味子以涩肠,还用补骨脂、山萸肉、巴戟以...
...脾,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术甘草汤主之。肺乘脾,实邪,能食,不大便而呕吐,嗽,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肾乘脾,微邪,恶寒泄泻,理中丸之类主之。〔刘〕凡脾之得病,必察肝心两脏之虚实,根其源之所起,然后救疗,盖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