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贵在仁心_【中医宝典】

...董行 日本一代名医曲直濑道三,22岁进入足利学堂研读经书。教授正文伯问他:“你以后是不是要以儒学立身?”道三摇摇头说:“不,我将来立志学医,为困苦的穷人服务。”正文伯惊讶地问:“既然你立志学医,为什么跑来跟我学习经书?”“我打算先学好儒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79.html

读书与临证——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六)_【中医宝典】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蒲辅周先生临终前曾告诫其子:“我一生行医十分谨慎小心,真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学医首先要认真读书,读书后要认真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光读书不实践仅知理论,不懂临床;盲目临床,不好好读书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311.html

肠下血_《儒门事亲》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足而强谋,力不足而强与,心安得不锉也?栾初与邢争屋不胜,遂得此病。企由是大服,拜而学医。...

http://qihuangzhishu.com/639/261.htm

从阳引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取穴法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类经》:“从阳引阴者,病在阴而治其阳也。”张志聪:“从阳而引阴分之邪。”意指病在阴经则先刺阳经以引导之。《卫生宝鉴》引云岐子《学医新说》治中风偏枯,取用十二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95.htm

金寿山(1912-198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现代医学家。浙江绍兴人。早年从父学医,后博览医籍,于《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尤多心得。1936年迁沪,在善堂施诊,1941年至桂林、贵阳行医,1946年后定居上海,1956年以后,任教于上海中医学院,讲授温病、伤寒、金匮、基础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28.htm

岳美中(1900-1982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现代医学家。原名钟秀,号锄云。河北滦县人。早年攻读文史,25岁时因病而发愤学医。行医于冀北、鲁西一带,曾组织“锄云医社”,疗疾执教。1949年后,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及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53.htm

周绍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家。字云门。四川江北人。少习儒,后从周可全学医。周氏之师姜大熣常以一诊愈病,故号“一回”。习医七年,出以应诊,经三十余年临诊,医术益精,常起沉疴,从学者众。尝应聘于通江、巴州、重庆、内江等处讲学。又设江北鱼嘴镇医学传习所。1932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60.htm

陈实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今江苏)人。幼年即开始学医,于《素问》、《难经》均有研读,对其中之外科更予注意,常喜用外科手术治病,日久术益精,积四十年之经验。强调内外结合以治疗外科疾患,而不能一概只用刀针之法。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07.htm

顾序_《慎柔五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士生于叔叶,不能希志轩冕,又不能遂邱樊,其或隐身以利物,混俗以宏道,往往以技时。史家列方伎,日者,仓公并传,刘歆较中秘书,占候医方,并载《七略》,一则定犹豫于几微,一则救艰危于呼吸,学医乎?学卜乎?吾学医矣。予自壬午逮乙酉间,连岁作客,几...

http://qihuangzhishu.com/816/2.htm

妙手回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活活被病魔折磨死了。为此,吴本立志学医,为象他父亲那样的穷人治病。不久,母亲黄氏也因操劳过度病逝了。 此后,吴本云游四海,四处拜师学医。起初,他跟蛇医采药捕蛇,后又到一些名山古刹从师学道,苦练歧黄,十七岁时,就精通医术,并学得一身拳术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49.html

共找到1,0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