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_《基础护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抗毒素药液0.1ml,加等渗盐水稀释到1ml(即150IU)。、试验方法取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三、试验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hulixue/1009-13-3.html

破伤风_《医学正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热则加大黄一钱,大便秘只加大黄五分,缓缓令通。白术防风汤(河间) 若服前药太过,令自汗者,宜服此药。白术(一钱) 防风(钱) 黄 (一钱五分)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脏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药。破伤风,脏腑秘,小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gzhuan/611-11-7.html

破伤风不会因“风” 而感染_【中医宝典】

...由一种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而造成的。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受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但是破伤风不会因“风”而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770.html

破伤风_破伤风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

http://jb39.com/jibing/PoShangFeng264743.htm

面瘫与破伤风有关系吗?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是创伤伤口因破伤风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最为突出,系由破伤风细菌的外毒素所引起。其病理改变是破伤风感染后,在厌氧的条件下,约经2~50天(平均5~10天)的潜伏期而产生症状。 破伤风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 ⑴肌痉挛和颅...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13.html

新生儿破伤风_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新生儿破伤风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http://jb39.com/zhengzhuang/XinShengErPoShangFeng340218.htm

什么是破伤风其病菌如何存在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又名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的急性、性。人和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易感染,但猫的易感性较其它动物低,患破伤风并不多见,而病死率却很高。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及淤泥中,生锈的铁钉及其他金属锈蚀物表面也极易带菌。自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18.html

破伤风的发病机理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杆菌只要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96.html

何为颜面型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ovist在提到颅外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时,提及罕见的损害,称之为颜面型破伤风。这种情况常见于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或使用抗生素者。凡是在外伤后发生面神经麻痹者应高度警惕有否颜面型破伤风的可能,以免贻误病情。 病例:患者,39岁。因右眼闭合不全,...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3.html

破伤风_《张氏医通》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若不愈。反作痉状。用羌独活、防风、杏仁、地榆水煎频服。名蠲痉汤。大便闭者。用胆导蜜导法。病久衰弱。养血。以四物加 本、防风、细辛、白芷。疮疡破伤风邪。身体疼痛。风邪攻注挛急。皮肤搔痒。麻木不仁。头昏牙紧。以防风、 本、羌活、地骨皮、荆芥穗...

http://qihuangzhishu.com/495/81.htm

共找到348,2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