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对内伤发热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方药,且对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太平圣惠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8-5.html

临床离不开中医文献研究_【中医宝典】

...笔者多年来从事中医内科学均有记载,“头痛而起核块,或如雷之鸣也”。结合临床,最为常见的是发生于老年人的颞浅动脉炎。本病头痛剧烈,颞部可触及肿胀的颞浅动脉,触痛明显,此为“核起”,其头痛甚而难忍,阵阵发作,如雷之鸣,故名“雷头风”,古方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3.html

噎膈反胃本于阴枯阳结论_叶选医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噎膈反胃,多因于内伤,忧郁失志,及恣意酒食,纵情劳役,以致阳气内结,阴血内枯而成也。经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足太阳膀胱也。盖小肠热结,则小水短少,而火气不泄;大肠热结,则大解不利,而郁热难除;膀胱热结,则津液不充...

http://qihuangzhishu.com/768/62.htm

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_医学传心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噎膈之病,由于七情过伤,饮食失节,食因气逆则食不下降,气因食阻则气不运行,气、食、痰涎互相凝结,留于咽嗌者为噎,留于胸膈者为膈,妨碍饮食渐为呕吐,翻胃之病也。丹溪有云:自气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窝囊。此症若不早治,必为难愈之疾。...

http://qihuangzhishu.com/142/54.htm

抵御中风靠锻炼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国外医学界一项新的研究已证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的男士中风危险少。 据内科学年鉴发表的文章指出,40岁后的男人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预防中风,肺功能差可增加中风危险。冰岛学者在10年研究中发现,40岁后的男人积极进行体育活动比不活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369.html

噎膈反胃_时方妙用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得来.而却遗去仲景以半夏为主而降冲脉之逆.人参为辅而生既亡之液之义.学人必于此而得其梧机.而又审其寒热虚实而施治.则于噎膈之道.思过半矣.至于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焦火虚.以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八味地黄丸.间服多效.○若食不得入...

http://qihuangzhishu.com/796/31.htm

蒙医内科学的发展及基本病因剖析(1)_【中医宝典】

...唐代中医学名著千金要方中记载有治疗寒症的“匈奴露宿丹”,经科学考查,这是蒙医内科学寒热两大病症理论产生的萌芽时期。约在元代有了有关三弊和脏腑病的知识。当时古代印度佛教巨著金光明最胜王经被译成蒙文,其中的医学思想即“风(赫依),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9.html

血证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常见的一类病证。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又常伴见其他病证的过程中。中医学对血证具有系统而有特色的理论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药,对多种血证尤其是轻中度的出血,大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8-2.html

腰痛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一,中医有较好的疗效。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9-6.html

痞满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胃痞在内经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的“脏寒生满病”,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的“备化之纪,……其病痞”,以及“卑监...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5-2.html

共找到576,0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