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增减之。孙思邈言龙胆、调中二汤云∶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以五合分三服。恐五合未得,自斟酌。上此二方,准一日以上,四十...
...无锡顾左,患中脘不舒,饮食减少。予诊其脉,左关甚弦,右部略沉细,此不过肝气太强,脾胃受制耳。乃出其前服方,则居然承气汤,硝与黄各七八分,朴与枳各五六分,方案自载宗仲景法,重药轻投。噫,过矣!予为制抑木和中汤,三剂而愈。今特申辩之。盖三...
...不可移易。今则不论何药,惟用猛火多煎,将芳香之气散尽,仅存浓浓之质。如煎烧酒者,将糟久煮,则酒气全无矣,岂能和营达卫乎?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其服药亦有法。古方一剂,必分三服,一日服三次;并有日服三次,夜服三次...
...升发清凉与解毒.此乃治麻之大法.用之须当分先后.次第由来混不得.治麻用升发清凉解毒.法所宜然.然当分先后而施.不可混用.何也.麻初发热.恐难透表.故当用升发疏表解肌之剂.使之易出.见标之后.与正出未透之间.宜发表而兼清凉.使血凉肌解.麻易...
...药也,香附肝气药也,随脏气而用,不可不分,又云,严氏以人之七情郁结,气滞生痰,气道通利,痰自降下,又有原有积痰,其气因痰而结滞者,必先逐去痰结,则气自行,岂可专主一说,有一欬痰即出者,脾湿胜而痰滑也,宜半夏南星皂角之属燥其脾,若利气之剂,所...
...临床实践中认为此方药效平平,不尽人意,于是另辟新径,逐渐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即神经性耳聋始则重用升提药.继以益气健脾法奠后。 重用升提药,是指白术6g,生草3g,5剂。 二诊:5月8日。5剂后,头痛加重,但听力依然如故,嘱其续服原方5剂。 三诊...
...或腰背,卒有所下,宜服此。雄鸡(一只,治如食法) 黄芩 白术 生姜(各一两) 麦门冬(五合) 芍药 人参 茯苓 甘草阿胶(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上锉咀,以水一斗三升煮鸡减半,出鸡纳药,煮取半,纳清酒三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
...也。七方十剂之中,何方、何剂不可以治寒热。若止用寒热二剂以治寒热,则宜于寒必不宜于热,宜于热必不宜寒,亦甚拘滞而不弘矣。故分寒热以治寒热,不可为训。或问陶隐居增入寒热二剂,甚为有见,吾子何党仲醇而删之。虽曰七方十剂俱可治寒热,然世人昧焉不察...
...心中苦烦方。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干葛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又方,吞鸡子黄数枚,即愈。不瘥,更作。服石药过剂者。白鸭屎末,和水调服之,瘥。又方,大黄三两,芒硝二两,生地黄汁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愈。若卒服药,吐不止者。饮...
...《序例·本草纲目》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十剂 通剂 补剂 泄剂 轻剂 重剂 涩剂 燥剂 湿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