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 湿热疼肿之圣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了《医学启源》中该方的主治与方解内容,同时附有治案。可以认为,当归拈痛汤由张元素创方,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张方剂。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后世医家将该方广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医学启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716.html

_《续名医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之药所伤,不能容食,惟有温补一法而已。以理中汤连进二剂,不一时,下十余行。恐误,求更方。喻曰∶吾意在先救胃气之绝,原不治。即治,人之大小肠,盘叠腹中甚远,虽神丹不能遽变其屎,今藉药力催之速下,正为美事,焉可疑之?遂与前药连服二日,人事...

http://qihuangzhishu.com/345/295.htm

湿热致痛有良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丹溪心法》四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是治疗湿热下注腰膝肿痛的良方,笔者临床常以老桑枝替换其中的牛膝,用汤剂,用量:苍术、黄柏各15克,生薏苡仁、老桑枝各30克。年老体弱或湿热不重者,用三分之二量,除治疗湿热下注腰膝肿痛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213.html

曹引泉翁竹筒_《程杏轩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引翁年将花甲,秋季患,缠绵日久,清利过剂,肛如竹筒,直下无度,卧床不起,诊脉细濡,望色憔悴,知为脾肾两亏,元气下夺,所幸尚能纳谷,胃气未败。仿胃关煎,调石脂余粮末,与服两日,其稍减。再加桑螵蛸,晚间参服四神丸,治疗匝月始。安波按∶者...

http://qihuangzhishu.com/727/94.htm

我国古代对医案的研究利用_【中医宝典】

...案的著述,还有何书田的《杂证要诀》,将叶氏治杂病的治法方药编成歌诀,以便诵读。叶天土医案在全国,特别是在江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代医案中,柳宝诒的《柳选四家医案》影响亦甚大。该书选录清代名医尤在泾《静香楼医案》、曹仁伯《继志堂医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0.html

丸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观聚方要补》断丸 《串雅内编》断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观聚方要补》卷二引氏方:断丸【处方】五苓散、粟米饮。【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弹子2个大。【功能主治】久。【用法用量】缓急之间捶研,以白水1大盏,煎开...

http://zhongyaofangji.com/d/duanliwan.html

江南杏林一奇葩——龙砂医学说概(上)_【中医宝典】

...臌膈四大证治》、《仁寿镜》、《本草搜根》、《春晖堂医案》等。文献记载其“岐黄之外,旁及玄功”,“名噪大江南北”,能预知死期;从其孙姜健临床善用三因司天方推测,姜氏之学为精于五运六气者。晚清同里名医瞿简庄(叶天士)同时比邻,凡有就诊弃之者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897.html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辨证录》止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止汤【处方】人参9克 白术30克 山茱萸15克 黄连3克 茯苓15克 柞木枝15克 白芍15克 槟榔1.5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http://zhongyaofangji.com/z/zhilitang.html

中医治疗泻腹痛的中药材大全_【中医宝典】

...白芍(图) 草地黄芩 大叶桉 番石榴树皮 番石榴 冠唇花 淮通 忽布筋骨草 虎尾草 蕨根 美汉草 茉莉花 山楂(图) 水田七(图) 五气朝阳草 岩参 野草香 中药主治:泻腹痛 木香(图) 营实 本草纲目主治:泻腹痛 黄连 中药主治...

http://zhongyaocai360.com/zhuzhi/xielifutong.html

李书生医案——气阴耗伤(恢复期)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治疗当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川贝母、杏仁润肺止咳;生地黄、五味子生津敛肺;柴胡、当归、白芍疏肝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选自罗和古,曾今真,朱秋俊,等,儿科医案.李书生医案.北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24.html

共找到106,7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