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临深履薄。养于诸经。其地狭浅。故宜少。过多。即内神不得入。精神闭塞。痞滞不仁。即臂不举。故四肢之不宜太熟也。然若腹脏之内。为性贪于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痼水谷不消。宜当熟之。然大杼脊中肾 膀胱八 可至二百壮。心主手足太阴可至六七十壮。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6-21.html

间接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置局部施灸的。 四、隔葱 即把葱切成o.3~0.5cm厚的葱片或把葱白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及四周,或敷于患处,上置艾炷施灸,以内感到温热舒适,无灼痛为度。一般5~10壮为宜。 五、隔韭菜 取韭菜连根适量洗净,捣烂如泥状,制成如同5...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5.html

痫法_《幼幼新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婴孺方》又于此注云∶鸠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是也。)次胃管;次金门,金门在谷道前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孔前中分之。上腹部十二处,(《婴孺方》云∶腹部十四处。)胸堂、巨阙、胃管,十日儿可三壮,儿一月以上可五壮,阴下缝中可三壮。...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xinshu/343-12-9.html

刺禁忌论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通行刺。亦有不宜刺者。皆有所禁。若神庭、脑户、颅囟、承泣、膻中、神阙、气冲、五里、三阳络、承筋之类。皆不可刺。脑户、风府、哑门、承光、素 、攒竹、晴明、迎香、头维、下关、脊中、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渊腋、少商、经渠、天府、阳池、地五会...

http://qihuangzhishu.com/601/43.htm

保健针、、按摩的意义及异同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法。在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中,灸法及按摩运用较为普遍,针刺古代多有运用,而今似不如及技摩应用的广泛。三者常可配合使用。欲获近期效果时,可用针法。然而对禁针的穴位,或不宜针法者,则可用。灸法往往较缓而持久,欲增强其效果,亦可配以针法。针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5-1.html

论隔蒜_《外科理例》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隔蒜 元戎云。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出之而令外。故经云陷者之。丹溪曰。痈疽之发。或因内有积热。或因外寒而郁内热。若于始发之际。外以散其毒。治之之早。亦可移重就轻。转深于浅。东垣曰。初觉发背。欲结...

http://qihuangzhishu.com/664/52.htm

艾炷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艾灸法之一。即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施灸时艾炷的大小、多少,应以疾病性质、病情轻重、施灸部位和患者年龄大小综合考虑。如初病体质强壮,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艾炷宜小,壮数宜少。头面胸部不宜大炷多壮;腹部腰背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66/24.htm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_《中医刺》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0.htm

《神经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四卷。清·吴亦鼎撰。刊于1851年。卷一论疗的方法、禁忌、后调养、经络循环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三-四论诸病病候及灸法;最后附医愿一文。作者认为“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之穴法尚可以度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681.htm

《神经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著作。四卷。清·吴亦鼎撰。刊于1851年。卷一论疗的方法、禁忌、后调养、经络循环及释周身部位名称;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三-四论诸病病候及灸法;最后附医愿一文。作者认为“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之穴法尚可以度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68.htm

共找到146,8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